大荒炼神诀(1 / 6)

混沌未判,鸿蒙未开,有一点真灵浮游于虚无,不见其始,不知其终。是为“神”之初源。及天地分判,清浊始辨,此灵散于八荒,寄于万类,或藏于山石,或隐于草木,或附于鸟兽,遂有“神魂”之说。大荒之野,古神辈出,观星辰轨迹而知天道运行,察草木枯荣而悟生生不息,取万灵真意而熔铸一炉,乃成此《大荒炼神诀》。

夫炼神者,非炼血肉之躯,乃炼先天灵光与后天识神之合。先天灵光,得于鸿蒙,如北辰之恒;后天识神,生于尘劳,似流水之动。二者相济,方为完整神魂。若先天灵光失,则如灯油耗尽,神散而亡;若后天识神乱,则似歧路亡羊,神迷而滞。故炼神之道,首在调和先天后天,次在涤荡识神杂质,终在融灵光于大道,臻至不朽。

此诀修行,以“天地为鼎,日月为薪,万法为料,我心为火”。天地鼎炉,纳四方灵气;日月薪火,炼神魂杂质;万法为料,丰神魂底蕴;我心为火,定修行根本。修者需知,神魂如琉璃,明则照四方,污则蔽真性,故需以“静”为基,以“悟”为阶,以“恒”为舟,方能渡过大荒迷雾,登至神境巅峰。

第一重:识神篇·明心见性

鸿蒙初开有灵光,藏于泥丸隐玄黄。

欲修神诀先识己,静察心念起微茫。

泥丸宫者,神魂之府也,居于顶门,上通九天,下接三田。未修之人,泥丸宫内如蒙尘古镜,灵光被杂念遮蔽,故视而不见,感而不觉。修此篇者,首当“破迷”,以静制动,以察代随。

每日晨光初露,择东方高台,面旭阳而坐,解衣宽带,使气血畅流。闭目凝神,先观呼吸,令气息匀长,如春风拂柳,不疾不徐。待心渐静,遂将意念沉入顶门,如探深渊。初时,泥丸宫内一片混沌,似有万千蚊虫嗡鸣,此乃杂念涌动之象。修者当如局外之人,任其喧嚣,不追不逐。若杂念如惊涛拍岸,欲乱己心,则默念口诀:“念起即觉,觉即不随”,如此反复,杂念自会渐歇。

三月之后,混沌中渐显微光,如暗夜萤火,忽明忽灭。此即先天灵光初显。当以意念轻抚之,如慈母抚婴,不可急,不可躁。若灵光摇曳欲灭,则引东方旭阳之气入体——吸气时,观金色霞光自鼻而入,如暖流直抵泥丸,包裹灵光;呼气时,观体内浊气自足心而出,携杂念沉入大地。如此往复,灵光渐稳,如星子悬于夜空。

九月功成,泥丸宫内灵光凝如米粒,杂念难侵。此时闭目可感自身百骸,如观掌纹;静听可闻周身虫鸣,如在耳畔。修者于此时方知“我”为何物——非血肉之躯,乃此灵光与识神之合。此境如婴儿睁眼初见世界,虽懵懂却澄澈,是为“明心见性”。

然此时神魂尚弱,如风中残烛,需避阴邪之地,远戾气之人。若遇污秽之气冲撞,轻则灵光黯淡,重则前功尽弃。故修此篇者,当洁身自好,常居清净之所,常思澄明之事,方能护持灵光不散。

第二重:凝神篇·聚沙成塔

神魂初显如轻烟,随风易散难久存。

需以真意作绳索,聚敛灵光凝为本。

灵光既显,如轻烟聚散,需以“真意”为引,凝为实相。真意者,非刻意强求之意,乃摒弃杂念后之自然流露,如明镜照物,不偏不倚。

每日子夜,当北斗高悬,于静室中设香案,燃柏子香,向北而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