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吟铁布衫(4 / 6)

。夹脊,位于背部脊柱两侧,是阳气汇聚的重要部位,气行至此进一步汇聚壮大。玉枕,是阳气上行至头部的重要关卡,突破玉枕,阳气方能顺利到达百会。百会为诸阳之会,阳气在此达到顶点,如同龙跃九霄,振奋精神,提升身体的阳气能量。

2.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在“引气归任章”中,当气沿督脉上行至百会,呼气时以意引导气从百会沿任脉下行。膻中为气会之所,气在此稍作停留,进一步汇聚整合。神阙,即肚脐,是先天与后天之气交接处,气经过此处,最终回归丹田。任督二脉的循环,如同阴阳的相互流转,使人体阴阳之气平衡,为后续的修行提供稳定的基础。通过这一循环,不仅能滋养脏腑,还能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整体机能。

十二正经

1.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从丹田出发,沿手臂内侧前缘上行至肺部,再经手臂外侧前缘下行至手指。肺主气司呼吸,气在肺经的运行,可增强肺的呼吸功能,使清气更好地进入体内,浊气更顺畅地排出。手厥阴心包经,与心脏外膜相连,气行此经,可保护心脏,调节心脏的气血运行,使心脏功能更加稳定。手少阴心经,直接与心脏相连,气在该经运行,滋养心脏,促进心脏的正常跳动与血液循环。

2.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气从手指沿手臂外侧前缘上行至头面部,其运行有助于大肠的传导糟粕功能,使体内的废物能及时排出体外。手少阳三焦经,为人体元气运行的通道,气在三焦经运行,调节全身的气机,维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协调。手太阳小肠经,与心脏相表里,气行此经,可促进小肠的分清泌浊功能,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糟粕的排泄起着重要作用。

3.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从足部上行至腹部,与脾脏相连。脾主运化,气在脾经运行,增强脾脏对水谷精微的运化功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足厥阴肝经,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肝脏相连。肝主藏血,气行肝经,可调节肝脏的藏血功能,使气血运行更加顺畅。足少阴肾经,从足部上行至腰部,与肾脏相连。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气在肾经运行,滋养肾中精气,维持肾脏的正常功能。

4.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从头部下行至足部,与胃相连。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气在胃经运行,促进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足少阳胆经,沿下肢外侧上行至头部,与胆相连。胆主决断,气行胆经,可调节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同时对人体的情志与决断能力有一定影响。足太阳膀胱经,从头部下行至足部,与膀胱相连。膀胱主储存和排泄尿液,气在膀胱经运行,调节膀胱的开合功能,维持水液代谢平衡。

奇经八脉

1.冲脉:冲脉与任督二脉同起于胞中,有“血海”之称。在“奇经调和章”中,吸气时,气从丹田沿身体前正中线向上至咽喉,呼气时,气从咽喉沿身体前正中线返回丹田。冲脉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对女性的月经等生理现象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参与人体生殖、生长发育等过程。

2.带脉:带脉环绕腰部一周,如束带一般。它约束纵行的诸条经脉,使经脉气血运行有序。练习时,通过特定的呼吸与意念,使气在带脉中流动,可增强腰部的力量,调节腹部的气机,对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有一定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