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初时,气感可能微弱,需耐心练习。待气能沉稳于丹田,可尝试在日常活动中保持气沉丹田之状态,如行走、站立时,皆意念丹田,使气不外泄。此章为功法筑基之关键,气沉丹田稳固,方能为后续修炼提供充足能量。
第三篇:《通督启阳章》
督脉,阳脉之纲领,总督一身之阳气。修行至此,开始尝试以气冲督脉。吸气时,提肛收腹,以意领气,从尾闾(脊椎最下端)开始,沿督脉缓缓上行。经过命门、夹脊、玉枕等穴位,直至百会(头顶正中)。此过程需缓慢、沉稳,不可急躁。呼气时,气沿任脉自然下行至丹田。初通督脉,可能会有酸胀、麻热之感,此为正常现象。反复练习,使督脉通畅,阳气生发,如龙之昂首,精神抖擞。每日练习次数可逐渐增加至三次,每次三十分钟左右。
第四篇:《引气归任章》
任脉,阴脉之海,总摄一身之阴气。在督脉通畅后,注重引气归任。吸气时,气仍沿督脉上行至百会;呼气时,以意引导,使气从百会沿任脉下行,经过膻中(两乳之间)、神阙(肚脐),回归丹田。如此循环往复,使阴阳二气在任督二脉间周流不息。此章强调阴阳调和,气在任督二脉的顺畅流转,能滋养脏腑,平衡阴阳,使身体达到内稳外健之态。每次练习时间可延长至四十分钟,早晚各一次。
第五篇:《龙形初现章》
龙,灵动矫健,气势非凡。此重修行,效法龙形。结合呼吸与动作,模仿龙的腾跃、盘旋之姿。吸气时,如龙抬头,身体向上伸展,气贯全身;呼气时,如龙摆尾,身体下沉,气归丹田。动作刚柔并济,刚时如龙腾九霄,威猛有力;柔时似龙游浅底,灵活自如。此章通过龙形动作,进一步激发体内阳气,增强身体协调性与力量。练习时,每个动作应缓慢、连贯,呼吸与动作紧密配合。每日练习次数不少于三次,每次练习时间约一小时。
第六篇:《脏腑滋养章》
人体脏腑,依赖气血滋养。通过前几重修行,气已能在经脉中顺畅运行。此重将重点放在滋养脏腑上。以意引导气,分别注入五脏六腑。如吸气时,意想清气注入心脏,使心脏跳动有力;呼气时,浊气从心脏排出。按照心、肝、脾、肺、肾的顺序,依次滋养五脏;再以同样方法滋养六腑。每个脏腑的滋养,呼吸次数可设定为九次,寓意九九归一。此章可使脏腑功能增强,为身体提供更坚实的内在支持。每日早晚各练习一次,每次约一小时。
第七篇:《十二经通章》
十二正经,与脏腑相连,气血运行之重要通道。修行者需使气在十二经脉中畅通无阻。以手太阴肺经为例,吸气时,气从丹田出发,沿手臂内侧前缘上行至肺部,再经手臂外侧前缘下行至手指;呼气时,气从手指沿手臂外侧前缘上行至肺部,再沿手臂内侧前缘下行至丹田。按照此方法,依次打通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此过程需细心体会气在经脉中的运行感觉,每个经脉练习次数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以气感顺畅为宜。此章完成后,气血在全身循环更加顺畅,身体活力进一步提升。
第八篇:《奇经调和章》
奇经八脉,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对修行至关重要。当十二经脉通畅后,着手调和奇经八脉。通过特定的呼吸与意念引导,使气在奇经八脉中流动。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