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锦缎里的刺(2 / 4)

花又出现了,塞得她呼吸艰难。

她眼睁睁看着儿子在“不学好”

的路上,被祖母用“疼爱”

的名义,纵容着迈出了第一步。

她这个生身母亲,倒像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

这府里,哪个不是人精?老太太屋里的猫儿狗儿都比别处的更体面些,何况是人。

贾母拨到宝玉房里的晴雯,生得一副风流灵巧模样,眉眼间自带一股傲气。

针线活是好,可那脾气……王夫人不是没听过风声。

摔帘子、甩脸子、指使小丫头们干杂活,自己只围着宝玉转,甚至敢把宝玉的贴身小衣丢给小丫头洗。

王夫人寻了由头,叫来晴雯,试图敲打几句,叫她守些规矩。

那丫头却把脖子一扬,眼波流转,声音脆生生的:“回太太,老太太吩咐了,说我手笨,别的不行,唯有这针线上还看得过眼,让我好生伺候宝二爷的穿戴,别让粗手笨脚的毛躁丫头们近了身,委屈了宝二爷。”

一句“老太太吩咐的”

,像一堵厚厚的墙,把她所有训诫的话都挡了回去,严严实实。

有一次,晴雯着实张扬过了头,竟在院子里为一点小事厉声责骂小丫头,声音尖利,连路过院外的王夫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她积压的火气再也按捺不住,当即进去,以“轻狂”

、“不晓事”

为由,罚晴雯在日头底下跪着思过。

那是个闷热的午后,日头毒得很。

晴雯跪了不到半个时辰,脸就晒得通红。

王夫人坐在屋里,手里的佛珠捻得飞快,心却并未觉得痛快,反而悬着,一种熟悉的、预料到结果的憋闷攫住了她。

果然,没过多久,贾母身边的大丫鬟鸳鸯就笑吟吟地来了,传老太太的话:“这日头太毒了,晒坏了孩子们可不是顽的。

老太太说,让姐姐妹妹们都回屋里歇着去吧,别中了暑气。”

话是对着满院子的人说的,眼睛却分明看着跪在那里的晴雯。

明面上是心疼所有晚辈,实那根针,不偏不倚,正正扎在她王夫人的脸上。

她的权威,又一次被婆婆轻描淡写地拂开了,连一丝痕迹都不留。

更让她心口堵的,是那位娇娇弱弱的林姑娘黛玉。

自打进了府,就成了老太太心尖尖上的肉,“心肝儿”

、“肉儿”

地叫着,待遇规格竟压过了迎、探、惜三春,真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王夫人冷眼瞧着,那黛玉模样是极好,才华也出众,可那身子骨……风一吹就倒似的,性情又敏感多思,常拉着宝玉一处嘀嘀咕咕,吟诗作对,眉梢眼角的的情意,藏都藏不住。

这哪是能扶持宝玉走正途、光耀门楣的良配?

她心里属意的是宝钗。

自家姨甥女,知根知底,端庄稳重,行事大方,最是懂事体贴。

若能亲上加亲,有宝钗从旁规劝引导,不怕宝玉不收心念书。

她几次斟酌着词汇,想探探老太太的口风,才刚起个话头:“宝玉年纪也不小了,房里也该有个知冷知热、稳重妥帖的人……”

贾母便立刻截断,要么是“孩子们还小,且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