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农业,天下之本!(2 / 2)

收成按照本官与王太守、赵郡丞共同制定的《均输法》分配。不懂的百姓,等会我们会专门安排官吏为大家讲解……”李颙看着渐渐围拢的人群,含笑说道。

《均输法》在后世名气比较大的是宋神宗时,王安石所行新法。

王安石根据桑弘羊、刘晏之法而加以变通,最终制定而成。

《均输法》最早源自汉武帝时期,桑弘羊任大农丞时。

那时汉武帝因为长期对外用兵,国库空虚,为缓解军事开支压力,汉武帝在桑弘羊的建议下开始在全国推广运行。

该政策将郡国应缴贡物按市价折算为当地特产,部分运至都城,其余转运高价地区销售或交易。

朝廷以此获取大量财源,支撑边疆战事与皇室消耗。

然而,这种政策也存在两面性,会出现大量强买强卖,官吏剥削普通百姓,收取贿赂等大量违反立法原意的弊病。

不过,在当时确实还是起到了缓解大汉财政,促进商品经济的作用。

王翦、赵充国并没有完全按照当初桑弘羊提出的《均输法》来解决益州郡的问题。

他们两人,一位亲眼见证了“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崛起,一位是屯田制的集大成者,自然不会墨守成规。

汉文帝也说过:“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

要治理好一个地区,第一步自然是将优秀的农业政策铺展开来,保证百姓们的温饱,才能谈接下来的事情。

在王翦、赵充国、李颙三人共同商议后,将肥沃的土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土地由三个不同的部落或是村寨共同种植、打理。

收成后由官府出面,按照市价将百姓种植农作物收购,当然如果百姓不愿意出售,或是只愿意出售部分,皆由种植的百姓说了算。

每个部落或村寨共同推出德高望重的三人组成田曹,互相监督对方的种植情况。

若是对方出现偷懒或是其他破坏种植的行为,田曹可以向官府举报。

经官府查证后,在收成之时,可以将违规的部落或是村寨的部分收成,分给其他两家,这样可以杜绝有部落或是村寨出现偷奸耍滑的行为。

王翦、赵充国等人并没有像后世,特别是北魏孝文帝时期,按照人口实行“均田制”,原因有很多。

最大的原因还是受到时代的限制,他们并非后世之人,不可能像刘辩那般有着超越时代的知识。

即使在天纵奇才,眼光在高远,仍然会受到时代的束缚。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北魏孝文帝能进行“均田制”,因为自永嘉之乱到北魏统一北方,北方经过了接近两百年的大战乱。

人口凋敝,土地荒芜,富豪兼并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加之北魏初年实行宗主督护制,朝廷实际上掌握到的人口数很少,严重影响了赋税的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