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炮火打得措手不及,他们的队形瞬间被打乱,纷纷抱头鼠窜。
有的鬼子被炮弹的气浪掀翻在地,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又被飞溅的弹片击中;有的鬼子吓得瘫倒在地上,瑟瑟抖,嘴里不停地说着胡话。
残酷的战争,即便是再心理素质好的士兵,也有崩溃的时候。
还有的鬼子试图继续向前冲锋,但在密集的炮火面前,最终只能倒在血泊之中。
迫击炮手们在完成射击后,迅地缩回了防炮洞。
迅地检查着迫击炮的状态,给炮管降温,准备随时再次投入战斗。
此时,白团长抓住前面的鬼子没有后援的时机,大吼一声:“全体都有,消灭眼前的鬼子,上刺刀,冲锋!”
这一声令下,官兵们迅抽出屁股后面的刺刀,在一阵清脆的“咔嚓咔嚓”
声中,熟练地将刺刀安装在枪支上。
那声音就是战斗的前奏,每一声都充满了力量和决心。
随后,他们端起枪,怒吼一声,跟着主官纷纷跃出战壕,立刻组成三三小组,如猛虎下山般杀向了残余的鬼子。
小鬼子一见,立刻果断地退出枪膛中的子弹,毫不犹豫地迎面杀了过来。
这一举动并非源于所谓的“武士道精神”
追求公平对决,而是有着实际的考量。
一方面,日军使用的三八式步枪弹丸初高、质量好,命中后容易贯通人体,在白刃战中双方人员相互重叠,开枪极易误伤自己人。
另一方面,三八式步枪枪身较长,转动枪口瞄准对方的时间长,在激烈的白刃战中,射击的机会远不如突刺。
且准备射击时手指放在扳机上,容易走火,还会影响持枪姿态和拼杀力量。
小鬼子训练严格吗,一直以战术呆板,士兵没有自主灵活性着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中国士兵可不惯着他们,面对互相冲近的鬼子,先就是铁炮子的给,先打死你一批再说。
然而也来不及上子弹,三三小组的锋锐战士,挺枪,拨开对面鬼子刺过来的枪,快错步,将战位让开,第二个战士趁着鬼子刺刀歪斜的刹那,一枪刺出,一个小鬼子瞬间毙命。
再一转,第三个战士又迎上了一个敌人,依旧如法炮制。
如此就抵消了小鬼子拼刺刀优势。
面对三三制的拼刺,别再跟我说什么五个中国兵在拼刺时候,才能换来一个鬼子。
现在,攻守之势异也。
然而,战斗的残酷远想象。
白刃战中,双方的伤亡不断增加,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
有的战士在拼杀中不幸被敌人刺中,他们却依然紧紧地握住手中的武器,用最后的力气与敌人同归于尽;
有的战士身负重伤,却依然顽强地战斗着,他们的眼神中透着不屈和坚定,在告诉敌人:我们是不会被打败的!
战场上,断臂残肢随处可见,鲜血在地面上流淌,形成了一片片血泊。
但战士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踏着战友的鲜血,继续与敌人战斗着。
战场上最后一个鬼子被歼灭了,白团长大吼一声,“赶快撤进战壕钻进防炮洞。”
战士们立刻或抬或背将负伤的兄弟拖进了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