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会议结束,领导们各自回去开展工作。
只有何裕柱被陈所长留了下来。
何裕柱对此早有准备。
"
柱子,年前提出的计划,我们所里和上级部门已达成一致,上面已经同意了。
今年十四科室的任务就是自主研国产的。
如果有需要,上级部门会派人来提供技术支持或资源帮助。”
听到这话,何裕柱心里略感轻松。
有这样的安排,十四科室今年总算有了明确的方向。
至于提到的技术支持和资源协助,不过是额外的助力罢了。
毕竟的研,特别是全面国产化的研究,上级部门乃至全国范围内能够提供的技术援助其实有限,更多还是得依靠十四科室自己去突破。
从实验楼出来后,何裕柱径直返回十四科室。
经过春节的休整,大家的气色看起来不错,显然是假期里好好补了一顿。
何裕柱笑着跟同事们打了个招呼,随后正式宣布十四科室的新项目立项。
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将是自主研国产。
从零部件到整体结构,所有环节都要采用国产技术。
接下这个任务后,每个人都充满信心,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虽然大家都清楚任务的难度,但若能完成,无疑会在业内引起轰动。
再加上何科长之前成功研无缝钢管的经验,团队此刻信心倍增,无论多难,十四科室都决心全力以赴完成这项挑战。
时光飞逝,半年转眼过去。
何裕柱在研究所里带领十四科室的研究员们全力攻关技术。
由于要完全摆脱国外技术,所有细节都需要国内独立完成,连一颗螺丝钉的设计和制作都不例外。
经过上级协调后,3o4研究所与红星轧钢厂达成合作,十四科室的研究可调动红星轧钢厂两个车间的力量,这对何裕柱他们科室的研究进度帮助极大。
半年来,在何裕柱的带领下,十四科室逐步完成了框架搭建及材料模具的制造,并通过实验与检测,证实框架材料和数据完全可行。
国际上一些热门型号的正是基于这种框架设计。
有了框架的基础,团队士气大增,成员们比最初更有动力投入研究。
何裕柱除了奔波于实验室和轧钢厂之间,回家后也不停歇,不断修改和完善之前的设计图纸。
尽管国内技术相对落后,但何裕柱认为自己肩负重任。
众人初步搭建框架已属不易,然而他追求更高目标。
提升国家话语权,仅靠模仿别人远远不够,必须有所创新。
因此,在完成每日基础研究后,他思考如何改进现有技术。
生活并非全然忙碌,他也会抽空陪伴家人。
那天刚好是何裕柱休息,回到家后才知道雨水今天是开学第一天。
想起许久没去接她,他就跟媳妇打个招呼,骑上自行车直奔雨水的初中。
等何裕柱到校门口时,一群学生正往外走。
他们统一穿着校服,这种待遇并非人人都有。
因为何家条件不错,雨水考进的初中也好,所以他们才能穿上校服。
即使在四九城这样的地方,也不是每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