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主导的钢铁炉具项目也让他受益良多。
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在特定领域尤其在探索未知时,再聪明的人也无法单打独斗。
众所周知,即便是即将归国的大咖级人物,研出那种规模的性武器,也并非孤军奋战,最多只能说是挥了关键作用,实际上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共同努力,才得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突破。
因此,这次项目为他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何裕柱明白,这只是个开始,每位资深研究员或大国重器的成长路上,类似的历练不计其数。
这些积累的经验远比单纯依靠系统提升的价值更高,所以他对此绝不会掉以轻心。
事实证明,他次担当项目主导者并未辜负孙教授和张兰教授的期待。
实验室成员听说他在取得成绩后没有居功自傲,反而把功劳归于团队,这让大家都更加敬佩他的谦逊态度。
这样一位年轻天才不仅才华横溢,还能保持如此心态,未来必将成为国家展不可或缺的战略人才!
黄宗兴默默思索着何裕柱的能力。
张兰教授性情刚烈,却亲自指定他主导项目,可见他对何裕柱的看重。
"
裕柱,我们现在就把成果上报吗?”
目前效率已提升至67,在全球范围内都属顶尖水平,项目一旦上报,团队成员都将获益匪浅。
然而,何裕柱并未立即回应,而是再次专注地审视图纸。
各项数据和参数均已优化,之前的设备缺陷也已解决。
只是,这个效率……
他眉头微皱,总觉得不够理想。
要知道,后世的效率接近百分百,即便技术差距明显,提高8o应该并非难事。
若有人得知他的想法,多半会认为他异想天开。
即便如今技术领先的国家,其军用熔炉的最高效率也不过65,即便乐观估计,最多也只能达到7o,离他设想的8o还有不小差距。
工业展到后期,并非简单的线性增长。
比如从1到9o只需投入少量资源,而从9o到95可能就需要数十倍的投入,还不一定成功。
简而言之,就是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越往后越困难。
黄宗兴察觉到何裕柱的沉默,心中闪过一丝疑惑。
难道他还想进一步改进?
这时,何裕柱开口道:“宗兴哥,我觉得我们可以先提交这份图纸,让上级安排小范围测试。
同时,我们以此为基础继续深入研究。”
炼钢新思路
何裕柱并没有单纯地想要展现自己的能力。
一方面,他在图纸上确实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另一方面,他也认为当前的炼钢效率仍然偏低。
国内矿产资源有限,短期内难以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因此只能在炼化环节提高效率。
更关键的是,何裕柱早已具备全局视野,预见未来几年全国将掀起大炼钢热潮。
为避免造成大规模行动,他只能从细微处着手,尝试优化流程。
"
柱……柱子,你是说我们的设备还有提升空间?”
黄宗兴回过神后,不由自主地问道。
"
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