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文官们的笔下,根本不可能记录林豪的好!(2 / 3)

“二十六年冬,林豪入宫面圣,突然病发,胡言乱语,”

“太祖皇帝爱才心切,不仅宽赦其失仪之罪,”

“还赏赐大量贡酒,”

“嘱咐其好好诊病,注意休养,”

“然其狂悖,视圣谕如无物,”

“回去之后连日宴饮,”

“终为太祖皇帝厌弃并疏远。。。”

“篇二,”

“林豪为谋升迁,”

“不思认真办差,”

“时常当众非议太祖皇帝吝啬,有功不赏,”

“太祖皇帝得知情况,”

“收回了擢升其兼任吏部右侍郎的任命,”

“林豪自此消极办差。。。”

“篇三,”

“太祖皇帝微服私访,”

“听闻坊间消息,林豪行厌胜之术,迷惑皇帝,以此稳固权势,把持朝政,”

“太祖皇帝疑之,”

“下令彻查,”

“调查事泄,林豪提前销毁人偶,躲过了惩戒,”

“待洪武三十二年,”

“其墓被盗,随葬的日录被发现,其罪名才大白天下。。。”

“篇四,”

“林豪早年在地方为官,甘于清贫,素有清廉美名,”

“待其入京,权势日盛,愈发奢靡无度,”

“利用职务便利,购置房舍、田产无数,每每出行必乘豪华马车,在京城招摇,”

“太祖皇帝素来厌恶铺张浪费,”

“终罚没其所有家产,收回一切赏赐。。。”

“篇五,”

“林豪掌控番邦事务,短短数载,”

“各番邦使节、贸易大商只知有‘林相’,不知有大明皇帝。。。”

“。。。”

朱元璋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将看完的几张稿纸往桌上一丢,

抬眸看向朱佑樘父子二人,冷声道,

“这细碎的篇一到篇五的记录,哪里找来的?”

朱佑樘拱手道,“回老祖宗,这是臣孙的人,从翰林院旧档馆里,一本叫《国臣录》文集里找到。”

朱元璋一听,脸上的不满更甚一分,“翰林院的藏档?”

“翰林们的东西,不是应该秉持客观、详实的原则吗?”

“怎么全是写林豪的坏话?”

“按它上面的说法,”

“林豪就是一个十恶不赦之大奸佞。”

听到朱元璋对弘治朝的记录心怀不满,

朱载垕等几名兴藩帝王,心里隐隐有股爽利之感,

但他们面上不显,只是垂头不语。

朱佑樘面对质问,却是不慌不忙,

短短几日接触,他知道太祖爷虽脾气爆裂,威势无双,

但还是一个讲道理的人,

只要有理有据

反倒还能多得他老人家的圣宠,“臣孙想先请教一下太祖爷,这些记录的内容,是否符合您所知实际情况?”

朱元璋凝眉,抚了抚胡须道,“不能说全部符合吧,”

“像要官、讲排场、好饮酒这些,倒是符合那混球的行事作风。”

朱佑樘再一拜,“那就没错了,”

“臣孙通过与祖宗们、还后世的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