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医易同源(3 / 3)

存也面临了日趋严重的报复:一方面,同人类息息相关的森林、土壤、空气等不断受到污染和破坏。

一方面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让现代人的生理和心理严重失调。

这就产生了新的医学难题:先是疾病谱的不断翻新,一批批为西医所棘手的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等难治性疾病纷至沓来。

再就是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和对健康长寿的向往,也使得保健养生成为了医学科学的主要课题。”

张其金说道。

“你这到是提醒了我。

我也知道西医在这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原因是由于这些病症多属于整体性疾病,病因复杂隐匿,疾病的生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牵制,这就让用包括手术、药物在内的固定的、规范的生物医学模式常常难以奏效。

但是西医之短,却恰是中医所长,中医的整体动态观察特点,有助干深入认识现代难病的本质,中医的逆向思维方式,则可以从疾病所显现的症候去探求现代难病的病因病机;尤其是中医的辨证施治,不仅可以根据其出现的症候进行细致的整体分析,而且可在不同阶段作动态处理,这对于具有个体医学特征的现代难病有着重要意义。”

袁心怡说。

“所以你要相信中医,这正如我们班上的袁心蕊所说,《周易》的盛体思维模式受到现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城的重视。”

就在张其金提到袁心蕊这三个字的时候,张其金看到袁心怡的眉头紧皱了一下。

他就改口说道:“怎么?我说错了吗?”

“你没有说错,你继续说吧!”

张其金又继续接着说道:“中医的这种整体思维特点则来自于《周易》的天人合一的整体观。

与西医把人体视为一个孤立的卦闭系统与其生存环境中的致病因子相抗衡的主体思维模式不同,中医则把人体看成是一个与外在世界的变化对立统一的开放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内在各个部分之间的不平衡被认为是人体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疾病的展则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

中医重视肌体的内因,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相干’的观点,所以中医认为治病就是调整阴阳,扶正祛邪。

调节人体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从而避免人与自然变化之间矛盾的激化。”

“你说的这种观点,我也看到过中医的这种来自《周易》的古老而独特的整体思维方式对现代人体科学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认真地探讨人体内部与外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也越来越受到现代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视。

所以我还是接受你的建议,我爸爸的病就得靠你用中医的针灸治疗了。”

袁心怡说道。

就这样,张其金和袁心怡聊着,就到了袁心怡爸爸的卧室,张其金又按照《扁鹊心法》的治疗术,给她爸爸扎了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