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冷。
北风卷着哨音,刮过南锣鼓巷灰扑扑的屋顶和光秃秃的槐树枝桠。
年关将近,陈小满的集团公司业务愈发繁忙。
在处理好四九城总部年底的各项总结、计划和来年预算后,他与妻子安雨琪决定南下,亲自视察各地分公司的运营情况。
此时的安雨琪,早已不是仅仅在家操持家务的主妇,她在丈夫的公司里也担任着管理职务,负责部分人事和后勤,夫妻二人既是生活伴侣,也是事业上的搭档。
他们第一站自然是稳固的京津地区,听取汇报,查看账目,巡视厂房。
一切井井有条,展现出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随后,两人便登上了南下的火车。
第一站是广州。
走出火车站,湿润而温暖的空气扑面而来,与北方的干冷形成鲜明对比。
高楼开始零星出现,街道上行人如织,穿着远比北方时髦,个体户的摊档密密麻麻,充满了躁动不安的活力。
陈小满在这里的服装加工厂和贸易公司业务红火,他仔细检查了生产线和出货流程,与当地的经理人谈了许久关于扩大生产和开拓新渠道的问题。
接着是深圳。
这个几年前还只是个小渔村的地方,此刻俨然一个大工地,到处是吊塔、脚手架和轰鸣的推土机,尘土飞扬中透着一股野蛮生长的蓬勃力量。
陈小满在这里投资了一个小型电子元件厂和一个食品加工厂,规模虽不如广州,但前景看好。
他感受到了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无处不在的机会,但也提醒负责人要注意政策和市场的风险。
最后一站是上海。
黄浦江的风带着冰冷的湿气,吹拂着外滩古老的万国建筑群。
上海的氛围与深圳的躁动、广州的市井不同,它更沉稳,更精致,底蕴深厚但同样在缓慢而坚定地改变着。
南京路上人流熙攘,淮海路的橱窗里陈列着最新款的时装。
陈小满在上海的业务主要是服装和轻工产品的贸易,以及一家与本地工厂合作投资的食品加工车间。
视察进行得很顺利,上海的负责人老李业务能力出色,管理得法。
这天下午,在老李的陪同下,陈小满和安雨琪来到位于浦东,其时尚未大规模开发,仍有不少工厂的一家合作服装加工厂,查看一批即将发往北方的冬装订单质量。
工厂车间里光线明亮,缝纫机发出整齐而密集的“哒哒”声,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纤维絮。
工人们大多低着头,专注地看着手中的针线和布料,动作飞快。
陈小满一边听着厂方负责人的介绍,一边目光扫过流水线。
忽然,他的目光在一个靠窗的工位停顿了一下。
那是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侧影。
瘦削,穿着统一的工装,头发简单地扎在脑后,正低着头,极其专注地给一件棉袄上拉链。
她的动作不算最快,但非常稳,一丝不苟,侧脸的神情是一种近乎倔强的认真。
正是小当。
安雨琪也几乎同时看到了她,下意识地轻轻“啊”了一声,抓住了陈小满的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