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章 煤矿(1 / 3)

他看向赵刚:“老赵,铁路运输,需要火车头。

火车头,需要烧煤。

‘一号作战’规模如此巨大,日军对煤炭的需求,必然会达到一个顶峰。

如果说平汉线是他们南下的大动脉,那么唐山的开滦煤矿,就是为这条动脉供血的心脏之一。”

赵刚立刻明白了张合的意图:“你是说,把战场从交通线,转移到他们的能源和原料产地?”

“对。”

张合说道,“破袭铁路,我们是被动的。

但深入矿区,动和组织那里的数十万华夏矿工,我们就是主动的。

我们不仅要让他们拿不到煤,还要把矿区,变成另一个让多田骏头疼的战场。

这件事,军事进攻是次要的,政治工作和组织动是主要的。

老赵,这比建立情报站更复杂,也更危险,但这是你的长项。”

赵刚站起身,眼中燃起了新的光芒。

“旅长,你放心。

有工人的地方,就有我们的力量。

鬼子人能占领矿山,但他们控制不了成千上万颗华夏工人的心。”

一场新的、更加深入敌人经济命脉的斗争,在太原的指挥部里,悄然拉开了序幕。

唐山,开滦煤矿。

赵刚抵达时,身份是一名寻找远房亲戚的商人。

他没有直接进入矿区,而是在唐山市内的一家小旅馆住了下来。

与他同行的,只有两名精干的警卫员,同样化装成生意上的伙计。

他此行的第一个任务,是与冀东地区的地下党组织负责人老冯接头。

接头地点是一家不起眼的杂货铺。

老冯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头花白,脸上刻着冀东平原的风霜。

他在这里潜伏了五年,亲眼见证了数次反抗和数次被血腥镇压。

“赵政委,情况比你想象的要复杂。”

在确认身份后,老冯的第一句话就给赵刚泼了一盆冷水。

“这里不是太行山,没有青纱帐给我们打游击。

矿区被铁丝网和炮楼分割成一个个小块,日军的矿警队和宪兵队随时可以封锁任何一个矿井。”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最麻烦的,不是鬼子人,是‘把头’。

鬼子人用高薪和特权收买了这些工头,让他们来管我们自己的工人。

谁敢闹事,不用鬼子人动手,‘把头’手下的打手就先把你收拾了。

他们比鬼子人更清楚谁是刺头,谁有怨言。”

赵刚静静地听着,没有插话。

老冯叹了口气:“我们之前也尝试过组织工人,结果呢?带头的几个人,半夜就被人从工棚里拖出去,第二天尸体就出现在了臭水沟里。

现在,工人们都怕了。

他们想的不是反抗,而是怎么干完活,拿到那点勉强糊口的工资,活下去。”

情况的严峻性,出了太原指挥部最坏的预估。

这里的控制,已经形成了一个由鬼子人、汉奸、工贼组成的严密体系。

工人之间,也因为恐惧和猜忌,变成了一盘散沙。

“我需要一份名单。”

赵刚说道,“最近因为事故去世的工人家属名单,还有那些因为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