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雇佣闲汉,在实验结束之后,向着围观人群发放传单。
“汉王郎君。”
有亲卫接过一张传单,递到了刘淮身前。
因为考虑到普通百姓的学术水平,所以传单的内容倒也不甚复杂,一来是得出了下落速度与物质重量没有关系的结论。
二是怀疑‘气’乃是看不见摸不着,却确实存在的东西。
林凡容不仅仅用了刚刚绑了简易降落伞的石球举例,更是用乘坐奔马时劲风扑面的感受来论证。
其实这已经算是在向道学开战了,因为道学中‘气’是一种很玄学的东西,也是很多理论的基础。
不过在场士人毕竟是经历过一年多《格物论》的洗礼,即便有些道学家,却也没有立即发难,只是想着再做一个实验来驳斥林凡容,以论证自己的学术。
刘淮看着手中传单,对周围笑道:“看来林员外果真本事惊人,微时见卓著,格物而至知,堪称一时楷模。”
说罢,刘淮就当先开始鼓掌喝彩。
早有准备的亲卫也对身后军士打了个呼哨,随后就敲响了随身携带的小鼓,并且随之鼓掌喝彩。
在刘淮的带动下,一时间锣鼓喧天,欢呼四震,哪怕那些只是看热闹,至今没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何事的百姓也都顺势开始鼓掌喝彩。
站在城头上的林凡容完全没有想到会有如此轰动成果,当即脸色酡红,犹如精神焕发,又如饮酒十斤,骨头都轻了三分。
在一片欢腾的氛围中,此次实验圆满结束。
《格物报》自然要在头版头条对此事进行报道。
而令人意外的则是,在次版中,主编朱熹专门发了一篇道歉信,说报社没有坚持客观立场,在实验之前就仓促否定了林凡容之前的理论,当真是有失公正云云。
最后,朱熹做出了保证,此番错误《格物报》报社绝不再犯。
新一份《格物报》一经出售就被抢购一空,哪怕那些对于格物不太明白的平头百姓有些人也会花上一文钱买一份,看看其中有没有被聪明人新发现的大道理。
由于这个时代道路与信息传递的限制,所以除了济南府可以在第一日买到新鲜出炉的报纸之外,其余地方都得等着信使将板式带过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