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曾照魏公万马过(2 / 6)

刘邦。

    一个是反抗暴秦,打得天下绝望;另一个是驱逐鞑虏,打得金军望风而逃。

    怎么看都是差不多,都算是伟大王朝的开端。

    更别说刘淮的身份乃是汉人,无论是他不断标榜自己的身份,还是打出的旗帜都在不遗余力的证明这一点。

    宋人难道就不是汉人吗?

    汉人内部王朝更迭,败者向胜者效忠,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比如唐朝凌烟阁上的功臣,程知节、秦叔宝、尉迟敬德、徐世绩不都是先侍奉其余君主,却在之后或被秦王折服、或不见容于旧主,而选择为唐朝效力吗?

    这叫审时度势。

    这叫良臣择主而仕,良鸟择木而栖。

    但是……所以还是要说但是,作为宋国的宰执,来日主战派的赤帜,政坛领袖,虞允文是绝对不可能投靠刘淮的。

    就算不从心性来说,宋国前一个大权在握的独相乃是秦桧,名垂千古的奸臣;

    再前一个乃是蔡京,虽然不至于挨上千年唾骂,但在地府里五百年不能翻身还是理所当然的。

    若是他虞允文也背叛宋国,投靠他人,那宋国所达成的成就就有些过于骇人听闻了。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总该留些故事让后人看的。

    单单只是这一点,就算宋国只是一艘注定沉没的破船,虞允文也要抱着桅杆一起赴死的。

    在宋国一行人离开之后,刘淮也没有在宿迁过多停留,而是嘱咐地方官员照看魏家祖坟之后,就率领大军一路向北。

    在这期间,大军也在不断分散,卫所兵回到家乡,洗去一身征尘,而那些常备兵也有放假的时间。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从去年冬日金军在大名府增兵开始,山东兵马就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此时趁着秋收未完,拿着赏赐回到家中,也算是得以享受天伦之乐了。

    刘淮一路上也要慰问孤苦,查清吏治,并且分派锦衣校尉做一些反腐的前置工作。

    这自然会引起某些混乱,却还是被迅速平定下来。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