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靖康之变(2 / 3)

西凤烈 梦煮青梅 1439 字 3天前

又在汾州被刘錡围歼。

粘罕则率领剩下的五万多人加上包围太原的耶律余睹部一万多人,共六万多人直接撤回云州。

尽管历史上被攻破的太原被刘錡解了围,而且历史上原本能够参加汴梁之战的西路金军被刘錡击败,可因为郭京作祟,守城大将范琼等人的叛变,汴京还是被斡离不率东路金军独力攻破了。

刘錡到底还是无法拨动那厚重的历史车轮。

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二十日,历史上的北宋宣告灭亡。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赵佶、赵恒父子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被金军押解北上,无数金银财宝被掠夺,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

次年三月,斡离不押送二帝,满载而归。

话说刘錡进驻太原之后,便打算进军开封,去解开封之围。不过在去陕西之前,张孝纯和刘錡长谈了一次,深入交流了思想。

当然,刘錡的主要目的是想将张孝纯拉入麾下,而张孝纯精于事故,加上在太原守城日久,早已对赵宋王朝失望透顶,因此对刘錡的救命之恩十分感激。

因此,在刘錡说打算去救二帝的时候,张孝纯颇有深意的对刘錡说了一句话:“忠君误国!”

张孝纯看得出来,很显然,“君”,刘錡自然是不会去忠的,“国”,刘錡也不会去误。

张孝纯的忠君误国之说,让刘錡一时语塞。仔细想想,自己去解了开封之围之后,又将如何自处?

刘錡颇有些头疼。

解了围,救了皇帝,自然成了大大的功臣、忠臣。可然后呢?自己手握重兵,必然会招致皇帝猜忌,这个戏码,从古至今不知道演过多少次了!

之前计划把两代皇帝弄到陕西养着,说到底,除了让自己觉得自己不那么忘恩负义,真没啥其他的好处。

学曹操来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太可行。一个老皇帝一个小皇帝,本来就够闹心了,再加上一个马上就要宣告继位的新皇帝,这天下到底听谁的?显而易见,自己就算是打着赵佶、赵恒的旗号,肯定也是号令不了赵构的,到时候还不知道谁和谁斗呢!搞不好,还有可能让赵构这个怂皇帝联合金军一起打自己。嘿嘿,想想还真有可能哦!

到时候,在天下人看来,自己成了裹挟老少皇帝的大叛贼,而赵构对付赵佶、赵恒起来,也不会有丝毫的心理压力,相反还会成为讨伐自己的理由。

这样看来,自己当初的想法还是有些天真啊!

送走了张孝纯,刘錡便彻底放下了出兵去开封救人的想法,一心一意在太原巩固城防,同时宣布,新成立“山西府”,治所太原,任命张克戬暂代山西知府。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被赵恒亲封的天下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

历史上对于高宗赵构,大多是持批判态度的。认为他性格软弱、任用奸佞、妄杀功臣,刘錡在心里对他原本也是极度鄙视的。

不过,在第一次金军围汴京的时候,要求以亲王为人质,是赵构在其余兄弟都不敢做声的时候,挺身而出,不畏生死,自请前去充当人质的。

到达金营后,金人看他勇武过人,弓马娴熟,遇事冷静,面对斡离不也是不亢不卑,便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