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则被乱刀砍死在衙门前。次日清晨,种师道赶到时,席苇平城已变成废墟,护城壕里填满宋军尸体,芦苇席墙基上的血手印在寒风中冻成紫黑色。
政和八年四月,种师道再次奉诏出兵,重修天降山寨,改名制戎城;重修席苇平新城,改名靖夏城,并派兵驻守。
这年有两个年号,赵佶没事就喜欢改年号。十一月赵佶因所谓“好事成双”把年号改成了“重合”,只用了三个月,却发现这“重合”和辽国某个年号雷同了,搞得自己恶心不已,又慌忙于次年二月又改成“宣和”。结果这个“宣和”更奇葩,“宣”者,一家有二日,家既是皇家,那岂不是指的是国有二主?果然,赵佶还没死就禅位给了儿子赵恒。为啥说赵佶昏庸呢,心思都用在这上面了!
政和八年六月,刚从岷州调任廓州的防御使何灌发现战机,果断从肤公城出兵,趁夜奇袭割牛城,拔掉了西夏的东南屏障。童贯却自居其功,报大捷,赵佶大喜赐名,割牛城改称“统安城”。何灌如此大的功劳被童贯夺走,自是大怒,忿然退兵回了廓州。
童贯再次升官,自是雄心万丈,命刘法进军拿下朔方,妄图一鼓作气,攻击夏国国都兴庆府,成就一番惊世伟业!
刘法在仁多泉城之战时,为了争功,大搞小动作,打压刘仲武,刘仲武据理申辩,高俅在赵佶面前指责刘法妄图拥兵自重,搞得赵佶心里不爽,虽然给刘法升了官,却被削了兵权,本来刘法打仗就是仗着兵多,统带熙河兰湟十万甚至十五万大军时,自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现在只剩下熙河一路的二万兵马归他指挥,当然心就虚了。
熙河军帐内,刘法盯着案头的调令发呆——童贯要他以二万兵力直捣朔方,简直是痴人说梦。想当年,他统兵十五万屠灭仁多泉城,何等威风,如今手里却被削得只剩两万残兵。
刘法大名鼎鼎,神威凛凛,西夏人都称之为“天生神将”,童贯自然认为只要刘法一出,必然战无不胜。
可童贯下了几道命令,刘法就是不出兵,不是借口夏军必有防备、深入敌境与我方不利;就是借口兵力不足,申请由他统一指挥秦凤路全军几十万人马再出兵。
本来刘法这个想法也不算错,童贯你不是想打灭国之战吗?就靠我手里这区区两万人马?可童贯也不敢啊!削去刘法手里兵权是赵佶的意思,童贯哪里还敢把兵都交给刘法?
因此,童贯连续下了六七道命令,刘法左推右挡,就是不出兵。
就这样一直拖到宣和元年三月,赵佶刚把才用了三个月的年号“重合”改成了“宣和”,童贯命令又到了,童贯知道自己是命令不动刘法了,所以这次措辞很严厉,抬出了赵佶,说刘法啊,你自己在官家面前夸了海口,攻击西夏必胜!官家才对你如此委以重任。可现在你百般推诿,往小了说你是抗拒军令,说大了你可是欺君啊!
刘法这次实在是坐不住了,不过还是奏请童贯,希望就算不让他统一指挥其他几路兵马,起码也要让他们及时出兵策应。童贯生怕错过战机,为了早日出兵,自是答应。
刘法硬着头皮,带着二万熙河兵抵达统安城。这里是最前线,对面即是夏军。
耽误了这么久,童贯的计划早就被夏国侦知,夏国守军已经在此等了好久。领军大将乃刘法的老对手、手下败将,夏国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