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产能困境(1 / 3)

销售端描绘的广阔蓝图和巨大需求,与生产端面临的冰冷现实和有限能力,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所有人都再次将目光投向明朗。

这个年轻的掌舵人,将如何平衡这几乎无法调和的矛盾?

明朗终于动了。

他没有看情绪激动的众人,而是缓缓走到窗前,看着窗外光速科技厂区内忙碌的景象,但目光似乎已经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沉默持续了将近一分钟,这六十秒,对李鹏飞而言,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

终于,明朗转过身,他的脸上没有任何暴怒或沮丧,只有一种极度冷静下的高速思考。

“一万台……”

他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语气平淡:“确实太少了。少到不足以支撑我们的战略。”

他走回会议桌,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前倾,形成一个极具压迫感的姿态,目光锐利地扫过所有人,最终定格在李鹏飞身上:

“但是,鹏飞,困难不是借口。市场不会等我们准备好。”

明朗的目光如同手术刀,剖析着李鹏飞话语里的每一个字,也剖析着当前困境的每一个环节。

“一条生产线,三班倒,工人不够,熟练度不够……”

明朗重复着李鹏飞提出的困难,语气里没有责备,只有一种冰冷的陈述:“所以,结论就是一月份只能拿出一万台A1300,去面对需要至少五万、十万台才能初步满足的市场需求?”

李鹏飞在明朗的注视下,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他艰难地点了点头:“明总,这……这已经是物理极限了。除非……”

“除非什么?”明朗立刻追问,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

“除非我们能立刻增加生产线,或者找到足够可靠的外协代工厂分担压力。但增加生产线,设备采购、安装调试,至少需要两三个月;找代工厂,且不说质量管控,光是沟通和磨合,时间上也来不及……”李鹏飞的声音越来越低,他自己也清楚,这些常规解决方案远水不解近渴。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一种近乎绝望的氛围开始弥漫。

就在这时,明朗的眼中却骤然闪过一道锐利的光芒,仿佛黑暗中发现了一丝微光的猎手。

他没有沿着李鹏飞的“除非”往下想,而是突然转换了一个角度,问题精准得像一颗子弹:

“鹏飞,你告诉我,制约这一万台产能的,最关键的、卡脖子的环节是哪几个?我要听具体的,是主板贴片?是屏幕模组与主板的结合?还是最终的老化测试?列出前三位!”

李鹏飞被问得一怔,随即下意识地回答,这是他所熟悉的领域:“第一是最终整机组装和基础功能测试,这个需要大量熟练工,目前我们的人手和工位严重不足;第二是屏幕模组与主板连接后的初步点亮与校准,这个环节对操作精细度要求高,速度一直提不上来;第三是电池仓封装与最终老化测试,老化测试需要时间,我们目前的测试仓位不够,只能批次轮换,占用了大量流转时间。”

“好!”

明朗猛地一拍桌子,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精神一振:“我们就从这三个卡脖子的环节下手!常规方法来不及,就用非常规手段!”

他的大脑仿佛一台超级计算机,开始基于李鹏飞提供的信息,高速运转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