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评估的情况下,随意往体系里添加未知成分。这可能会污染熔盐,损坏设备,甚至带来安全隐患。我们做研究,尤其是化学研究,安全性和规范性是第一位的。”
赵学义愣了一下,意识到自己的提议可能有些“鲁莽”,连忙点头:“是是是,陈博士您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
一旁的明朗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他明白,这是两种不同科研文化背景和思维习惯的碰撞。
陈志远是学院派的精英,讲究规则和边界;
赵学义是实践派的“野狐禅”,更注重结果和可能性。两者没有绝对的对错,但需要磨合。
参观结束后,三人回到陈志远的办公室落座,开始进入正题。
赵学义将他那份详细清单和准备好的技术资料,包括他之前的一些实验记录和遇到的问题,都拿了出来,递给陈志远。
陈志远接过资料,仔细地翻阅起来。
他看得很慢,很仔细,不时用笔在上面做一些标记。
办公室里一时间只剩下纸张翻动和空调运行的轻微声音。
良久,陈志远放下资料,抬起头,看向赵学义和明朗,表情比刚才更加严肃了一些。
“赵工,我看完你的资料了。首先,我必须说,你对化学钢化原理的理解是深刻的,提出的工艺路径在理论上是可行的。”陈志远先给予了肯定,这让赵学义稍微松了口气。
“但是,”陈志远话锋一转,果然还是出现了但是:“你面临的几个核心难点,也确实如你所说。玻璃原片成分、熔盐纯度与配比、温度和时间参数的精确控制,这些都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稳定性。”
他指着清单上的设备:“中心现有的设备,确实可以覆盖你大部分的需求,比如高温熔盐浴、应力检测、力学性能测试等。这能为你节省大量时间和资金。”
赵学义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
然而,陈志远接下来的话,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或者说,是立下了严格的规矩:
“不过,赵工,我必须强调几点,这也是我们能够合作的前提。”
陈志远的语气不容置疑:“第一,设备使用必须提前预约,并严格遵守预约时间,绝对优先保证我主导的核心项目。第二,所有操作必须完全遵守研发中心的安全管理规定(SOP),任何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品的实验,必须提前提交详细方案,经我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第三,实验数据记录必须规范、完整、可追溯。第四,保持实验区域的整洁,所有试剂、样品必须标识清晰,使用后及时归位或妥善处理。我不希望看到任何交叉污染或者安全隐患。”
他一连串的“必须”和“绝对”,带着强烈的权威感,让赵学义刚刚放松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
他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代,面对着要求极其严格的导师。
“没问题!陈博士,您放心!我一定严格遵守规定!”赵学义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保证道,身体都不自觉地坐直了一些。
明朗适时地插话,扮演调和者的角色:“陈工的要求都是为了确保研发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人员设备的安全,赵工你一定要牢记于心,把这当成学习提升的机会。”
他又对陈志远说:“陈工,赵工就交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