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进了公文包里,交到了一旁的一名三十岁左右的苏联大汉手里。
“这是我小舅子,伊万·彼得罗维奇。”
刘长河把这大汉拉了过来,介绍道:“老板您说要找一个信得过的,我就把他找来了,您放心我在家里就已经和他说好了,去了哈尔滨,他绝对能配合您。”
秦远打量起了这名身材高大但眼神略显飘忽的俄罗斯男人。
他穿着一身崭新的、但似乎不太合体的灰色西装,领带打得歪歪扭扭,脸上带着宿醉未醒的微红。
“伊万?我在莫斯科的时候,也认识一个叫做伊万的汉子。”
秦远嘴角带笑,并没有流露出满意或者不满意的意思。
刘长河却是急了,一脚踢在这位伊万的小腿上:“叫人,以后他就是你的老板。”
伊万打了个酒嗝,满口酒气道:“老板好!”
这模样看的刘长河又气又恼。
他连忙看向秦远:“老板,我妻弟这个人什么都好,以前还在莫斯科读过大学,但就是喜欢喝酒,原本是想着介绍给您,让他帮着咱厂一起做起来。”
“可现在我才知道,他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他立刻认错道:“老板,我错了,不能让他误了您的大事,我让其他人代替他。”
在他身后,还跟着五个沉默的苏联人,都是他临时找来的“群众演员”。
这些人穿着朴素的工装或旧西装,表情木讷,眼神里透着底层工人特有的疲惫和顺从。
他们不需要说话,只需要在需要的时候,扮演好“远东格瓦斯食品有限公司技术骨干”的角色即可。
现如今刘长河没办法,只能拉来他们来充数了。
秦远拦住他的手,摇摇头:“不用了,去哈尔滨路上还要晃荡一天,在路上你这位小舅子酒就醒了。”
“我看他挺像模像样的,充当咱们食品厂的工程师没问题。”
对于这些道具龙套一般的角色,秦远并不以为意。
真正要和“秋林”谈的人,是他这个“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