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清晰地指出,这里有一个远比在琼州炒地皮更坚实、更具想象空间的巨大舞台。
最后提笔写道:
【.望诸兄北上前来,共谋大业】
【盼复,如有意愿可前往莆田】
【功泉手书于蓉城旅次】
写完最后一字,王功泉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他将信纸仔细折好,装入信封,郑重地写上了冯论、王启复、易笑迪等人在琼州的地址。
他知道,这三人性格、能力各异,但都有实干精神和战略眼光,最能理解他所说的机遇。
信件跨越山河,飞抵琼州时。
冯论正和王启复、易笑迪、正商讨着下一步的计划。
此时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体改所事件之后,他们几人虽然不至于也跟着坐牢,但几乎也分崩离析。
而且他们哪里看不到琼州的房地产虽然热得发烫,但也乱象丛生。
他们都在思考更长远、更稳妥的发展方向。
直到,王功泉的信抵达,给予了他们一个全新思路。
读完王功泉的信,冯论久久不语,手指轻轻敲着桌面。
王功泉的为人他清楚,绝不是夸夸其谈之辈。
信中所描绘的图景——尤其是与苏联的跨国贸易和实业布局,让他敏锐地嗅到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功泉在北方弄出了好大的动静。”冯论将信递给王启复和易笑迪,“你们看看。”
王启复看完,猛地一拍大腿:“干,这比在琼州瞎折腾有劲多了,跟老毛子做生意,还是国家支持的贸易平台,这事儿靠谱!”
易笑迪则细细读了两遍,缓缓点头:“功泉兄思路清晰,格局宏大。”
“尤其是这个平台模式,一旦建成,潜力无穷。我觉得,值得去看看。”
三人一拍即合。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