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0章 远东资源开发集团(1 / 2)

杜泽站在北斗星投资集团总部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匆匆而过的行人,手里捏着份刚拟好的名单——远东资源开发集团的核心成员,名字旁密密麻麻标着各自的专长,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

“十天够吗?”张翰墨推门进来,手里抱着本厚厚的章程,“要把油气、煤炭、矿产、基建的人都拧成一股绳,怕是得费点劲。”

杜泽转过身,指尖在“伊凡”的名字上敲了敲:“他已经带着油气专家在秋明州做模拟训练了,查韦斯是他一手带出来的,管现场绝对稳。”他又指向“付正业”三个字,“老付从去年带的团队在蒙省就开始挖冻土煤矿了,经验比谁都足。”

张翰墨翻开章程,在“周正良”那页停住:“赵汉生总裁说这小伙子非常能干,在大西北管理了十几个石矿,连当地政府都佩服他的规矩——挖矿不毁林,还帮着修学校。”

“基建那边更不用愁。”杜泽想起雷震寰的电话,那头的大嗓门差点震破听筒,“纵横经纬的人都是跟着干过几个大工程,另外,伊凡还协助他们把冻土施工的设备连夜从贝加尔湖调过来,连履带板都换了防滑齿。”

接下来的十天,莫思科像个巨大的齿轮箱,各路人马往一处聚。伊凡的油气团队带着钻井设备图纸,天天泡在设计院;付正业的煤炭专家们围着萨哈的地质报告,在会议室用粉笔画出密密麻麻的煤层走向;周正良带来的矿产工程师更绝,直接在总部大厅搭起沙盘,用不同颜色的石子标出金矿、钻石矿的分布,引得路过的员工都忍不住驻足。

最忙的是张翰墨。他既要对接鹅国铁路公司,敲定宽轨铺设的技术标准,又要协调华商银行的贷款到账时间,常常在办公室待到后半夜,桌上的咖啡杯堆成了小山。这天杜泽路过他办公室,听见里面传来计算机为零,为零的声音——张翰墨正对着账本核基建预算,手指在计算机上翻飞,像在跳一支精准的舞。

“杜总,”他抬头时眼里布满红血丝,却闪着光,“所有团队的食宿、设备运输路线都敲定了,连萨哈那边的临时营地都租好了,就在亚库茨克的旧机场,离矿区近。”

杜泽看着他眼下的青黑,忽然想起刚认识时,张翰墨还是被妻子欺负的不成样子的懦弱之人,如今却能扛起整个集团的资金调度。“辛苦你了。”他递过去杯热奶茶,“远东集团的总裁,非你莫属。”

张翰墨的耳朵红了,搓着手笑:“我就是想跟着您做点实在事。您常说,资源开发不是挖窟窿,是在冻土上种庄稼——这活儿,我想亲手试试。”

5月25日清晨,三百多人的团队在莫斯科郊外的机场集合。油气工程师背着勘探仪,煤炭专家拎着煤层样本箱,基建工人的帆布包里露出半截铁锹柄,连周正良的矿产团队都带着工具,远远望去像支装备奇特的远征军。

誓师大会放在一家停业的电影院。红色的幕布上投影着萨哈的地图,矿脉分布用金色标出,像撒了把星星。杜泽走上台时,台下忽然响起自发的掌声,三百多双手拍在一起,震得屋顶的吊灯都轻轻摇晃。

“我知道你们中间,有人在秋明州冻掉过脚趾,有人在蒙省参与过打井,有人跟着纵横经纬在零下四十度的荒野里睡过集装箱。”杜泽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开,带着股金石般的硬气,“但这次不一样。萨哈的冻土下,埋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