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比特币会不会只是美股的一个缩影(2 / 3)

币等知名代币重挫过30。

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差的山寨币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不少小型代币价格在几分钟内几近归零。

过去几个月,比特币及主要加密资产价格屡创新高,其背后相当一部分增量资金并非长期配置,而是通过合约杠杆、加密借贷和流动性挖矿等方式涌入的投机资本。

当利空消息袭来,这些高杠杆的多头仓位当其冲:一旦关键技术支撑位被跌穿,强制平仓接连触,抛售盘雪崩式扩大,市场迅陷入连锁踩踏。

交易员和机构资金从现货市场转向高杠杆合约仓位,试图博取空投收益,从而掩盖了真实的市场风险。

脆弱的山寨币流动性、过度的杠杆以及估值错配,共同酿成了剧烈的“去杠杆”

踩踏行情。

“交易机器人和算法加剧了混乱,加了崩盘。”

本轮大跌中出现的连环爆仓数据印证了高杠杆的杀伤力。

根据加密货币数据平台g1ass统计,短短24小时内,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爆仓额高达19358亿美元,累计约166万交易者被迫平仓离场,创下币圈有史以来最大单日去杠杆纪录。

这场风暴还波及到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尤其是对合成稳定币de进行了一次极限压力测试。

由ethenabs行的de,凭借其高收益机制在2025年迅崛起。

然而,在10月11日的加密货币大跌中,de价格一度与美元严重脱锚,在部分去中心化交易所最低跌至062美元,脱锚幅度高达38。

脱锚的原因是复合性的。

其一,恐慌性抛售与流动性不足。

市场暴跌时,大量持有者需要将de换成dt或dc来补充保证金,而de在链上的现货流动性相对薄弱,巨大的卖压瞬间压垮了价格。

其二,杠杆循环的崩溃。

有分析指出,许多用户利用提供12补贴的de进行循环借贷以放大收益。

当de开始脱锚,其作为抵押品的价值下降,直接导致合约保证金折价,就连1倍多单也被强平,引了大规模的连环清算,进一步加剧了卖压。

第三,关联资产脱锚。

de的稳定机制依赖于其抵押品(如eth)和衍生品对冲。

当eth等资产价格暴跌,同时91beth、bns0l等流动性质押衍生品也出现脱锚时,整个稳定系统的压力倍增。

比特币历史性大跌复盘:高杠杆清算下的“相似剧本”

2025年10月11日的这场比特币大跌,不可避免地让人联想到过去几年的几次典型加密市场崩盘事件。

回顾历史,每一轮大跌的导火索各不相同,却有着惊人相似的市场反应机制。

“312”

闪崩:2020年3月12日,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和恐慌情绪冲击下,比特币价格在两天内腰斩,从近8000美元狂泄至不到4000美元,跌幅近50。

这次崩盘动摇了比特币“数字黄金”

避险属性的叙事,因为在避险时刻投资者并未将其当作“避风港”

,而是和垃圾债、股票一起被抛售。

正如当时加密研究机构de1phidig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