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去反驳那些不实的猜测和恶意的攻击。
但收效甚微。
在“半月板二级撕裂”这个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任何辩解都显得苍白无力。
那些曾经和他称兄道弟的媒体朋友,此刻也大多选择了沉默,或者只是象征性地发几句不痛不痒的安慰。毕竟,没有人愿意为了一个前途未卜的受伤天才,去得罪那些手握流量密码的“爆点”和“热点”。
“捧”之后,便是“棒杀”。
媒体们似乎已经为苏哲写好了一出“天才陨落”的剧本。从万众期待的救世主,到无人问津的“玻璃人”,这个反差巨大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话题性,足以吸引所有人的眼球。
至于苏哲本人的感受,以及他未来真正的命运,又有多少人会真正关心呢?
在资本和流量的裹挟下,他仿佛只是一个被摆上舞台的道具,任由他人评说和摆布。
曾经的光环,此刻变成了沉重的枷锁。
曾经的赞誉,此刻变成了最尖锐的讽刺。
苏哲的NbA之路,在媒体这股突变的狂风暴雨之下,显得愈发崎岖和黯淡。
那个曾经被誉为“东方奇迹”的少年,此刻,正品尝着从天堂坠入地狱的苦涩与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