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防御塔先安好等着你们来偷家(1 / 3)

江夏的目标很清晰:他要在红星机械厂这方土地上,悄然植入后世“集团化”

运营的种子。

如今的红星厂,规模早已今非昔比。

挂着“红星”

名号的分厂、车间、协作单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生产研任务,虽名义上仍归总厂管辖,但实际运作中已自成一体,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

这,已然具备了集团化的雏形。

集团化是什么?

书面来说,就是通过资本纽带或契约关系,将多个独立法人企业(子公司、分公司、关联公司)整合在统一战略管理下的组织形式。

其核心在于“集中决策、分散经营、资源共享、风险共担”

但,在六十年代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谈“独立法人”

简直是天方夜谭,政策上更是格格不入。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精髓无法借鉴。

他想做的,是在现有框架下,摸索着构建一个类似“集团决策层”

的机制,一个能让红星厂这台庞大机器运转得更高效的“大脑”

说得直白些,江夏就是要破解“大厂病”

,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眼下红星厂的症结已清晰可见,“大锅饭”

的苗头悄然滋生。

整个厂区宛如一头行动迟缓的“巨型章鱼”

信息传递如同陷入泥潭,层层叠嶂;决策过程更是滞后得令人心焦。

这才改名了多久啊!

看看杨佑宁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件:三天前,拖拉机分厂设备故障的紧急申报才姗姗来迟;

而备受瞩目的高压锅厂,其明明原材料库存已然饱和,新的申请报告却因某些“关照”

被堂而皇之地置于文件堆顶端;

最令人揪心的是,仅一墙之隔的挖掘机生产厂,急需特种液压缸以解燃眉之急,其求救般的申请却被无情地压在了最底层……

摊子大了,但不再是过去那种铁板一块了。

应该换种管法了。

…………

夜色深沉,一机部夏部长没有惊动任何人,悄然来到了红星厂灯火通明的秘密车间。

他此行,正是为了找那个正在指导秦师傅等老师傅赶制方舟老师所需设备的江夏。

对夏部长的到来,江夏并不意外。

杨佑宁那“二愣子”

果然又使出了“一哭二闹三上吊”

的老招数去缠磨夏部长。

只可惜,夏部长对此早已“百毒不侵”

——这招数,早被其他人用得炉火纯青了。

甚至夏部长本人就是其中的翘楚。

“省省吧!

还用大蒜?那味道多冲脑壳?我都用上生姜了!”

夏部长没好气地从袖口里摸出两片生姜,精准地砸在准备开始打滚的杨佑宁脑门上,随即拨通了江夏的内部电话。

出于对江夏此前提出理念的重视和疑虑,夏部长决定亲自来听听这个年轻人的“高见”

一老一小,沿着厂区主干道缓缓踱步。

两旁高悬的“气死风”

灯在夜色中散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