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拿港督府当跳板!(2 / 6)

所以跟港督府打交道是没什么问题,但是现在我还不想跟港督府打交道。”

    “为什么?”

    听李长河说完,包钰刚有些疑惑。

    李长河则是笑着说道:“说白了吧,我觉得港督府不够格,他无非就是在港岛这边占据着英国人的名义,这种大义对别人来说或许有威慑力,但是对我而言,不算什么。”

    “以置地如今在港岛的体量,我想港督府那边也拿不出什么条件来跟我谈了。”

    “想拉我当大旗,那没点付出怎么行呢?”

    或许对包钰刚他们来说,港督府的威慑力依然存在,但是对来自后世的李长河而言,港督府的威慑力真不大。

    一个政权最重要的威慑力就是来自于它的武力,而在港岛,英国人的武力几乎已经完全废除了,哪怕如今它还有近万人的军队驻扎。

    但是在中英谈判的大环境下,这些英军根本不敢轻举妄动,更何况李长河如今的手里也不是没人,他的安保公司,如今零零散散的,进来了也两千多人了,虽然分散在各个行业,但是不代表他搞不了事情。

    而抛开武力这一点之外,港督府对于港岛的管控更多的便是商业上的,但在这一点上,又恰恰是港督府的软肋。

    港岛承袭英国制度,又一直身处海外,是典型的殖民地治理模式,而殖民地治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小政府大社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边早就是撒切尔和里跟推行的那种“新自由主义”了。

    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就是政府职能缩小,商业资本权限扩大,以前在港岛,这种商业资本的分享是分享给怡和太古这样的洋行。

    所以怡和在港岛以前有无冕之王的外号,而这也意味着,怡和拿到的很多权限,是港督府格外特批的超规格权限。

    就好比置地旗下的地产,批租权限都是九百九十九年,这些地已经批下来了,那港督府对这些地块影响力就近乎于无了。

    而纵观李长河的资产,在港岛主要是两大方向,置地和服装,置地这些资产,港督府能动手脚的很少,而服装,先不提是跟欧洲人合办的,只说这些服装供应米国市场,港督府那边就得考虑。

    毕竟现在博萨克服装集团的名气在米国和欧洲可谓是如日中天,这种情况下,港督府不可能轻易对它搞事情,哪怕是搞了,李长河也不怕打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