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电影改编费的新用处(2 / 7)

;所以他也一直也不在意。

    但是如今人家找上门来,想要改编,李长河倒也不会留着。

    这年头拍电影都是国有制片厂,找你谈改编,你敢说不让?

    你想干什麽?

    名义上有着作权,实际上根本没有反驳的权利。

    所以李长河对于改编其实很佛系,想改就改。

    反正这年头这些导演他也不怎麽认识,水平什麽的他也没有认知,人家怎麽拍他也没有话语权。

    毕竟他还得上学,又不能当跟组编剧。

    「是这篇《信》」

    「我觉得写的特别好,想把它拍出来。」

    凌子风导演这时候拿出一本杂志,是一本人民文学,上面李长河发的那篇稿子。

    李长河点点头,《信》是他前几个月刚写的,算是给人民文学长篇前的最后一篇文稿。

    小说大概就是以信为媒介,讲述了一个知青从下乡写信鼓励他的白月光,写信联系他的好友。

    再后面用信来展示他的生活状态,比如说跟白月光的情感升温,然后中间白月光被举荐上学,后面白月光留城结婚,他疯狂的给很多人写信。

    再到最后,平静下来,恰逢高考,参加高考,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信为收尾。

    不过最后,李长河在结尾玩了个钩子,那就是主角收了那麽多的信,唯独大学录取通知那封信,被一双手拿走了,最后的结局是主角跑去询问,有没有他的信。

    小说到此收尾,李长河没有写明确的结尾,留了个开放式的悬念。

    从剧情角度上来说,李长河这篇小说确实适合改编,没有过多的情情爱爱,但是也没有犀利辛辣的讽刺,就是通过信来展示了一个知青的人生。

    中间还夹杂了如今的高考热度,没想到被这位导演看上了。

    「真正的勇敢,是在认清了生活的残酷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写的真好啊!」

    「不过我很好奇,你的结尾,是他的通知书被人拿走了吗?」

    凌子风好奇的问道。

    李长河听到他的话,叹了口气,随后开口说道:「我只是听说过有这样的情况,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