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发乎情,止乎礼义(2 / 5)

大宋文豪 西湖遇雨 3347 字 18天前

春秋》微言大义,此刻在严正更为精密的框架下,似乎又有了新的印证与延伸。

    苏辙听得极其专注,眉头紧锁,显然也在全力消化这庞杂精深的义理。

    苏洵则端坐如钟,目光炯炯,时而微微颔首,显然严正的某些见解也触动了他的思考。

    上午的时光在严正沉稳而充满压迫感的讲授中悄然流逝。

    当严正合上那本厚重的《礼记正义》,宣布课业暂歇时,不少学子都暗自松了口气,只觉心神耗费甚巨。

    午间依旧是简单的饭食,众人默默进食,气氛比昨日更为凝重。

    因为每日淘汰,就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让不少人看着手中的炊饼,都颇有些食不知味。

    短暂的原地休憩后,下午的课程就开始了。

    出乎意料,今天并没有如同昨天一般上下午换人,下午的讲授者仍是严正。

    “《礼记》墨义之精要,上午已论其‘钩玄提要’之法门。”严正的语速依旧慢吞吞的,“下午,则论其‘融会贯通’之要旨经义相通,礼法互证,单句之解易,贯通诸经之论难。”

    而严正则不断提出问题,同时开始点名让人回答。

    相比于上午,下午他抛出的题目更为宏大,要求将《礼记》中的某些核心观念,与其他儒家经典的相关论述进行联系、比较、印证。

    “《礼运》‘选贤与能’与《孟子》‘尊贤使能’、《论语》‘举直错诸枉’如何互为表里?其选贤之标准、程序,在《周礼》中又有何体现?自前唐以来,以科举取士来选贤用人,是否可视为此道之变通延续?”

    这已不仅仅是考校对单本经书的熟悉,更是对士子整体经学素养、思维广度和逻辑串联能力的考验。

    他先点了戎州一位以博闻强记著称的学子,那人引经据典颇为详实,但略显堆砌,缺乏精炼的串联。

    随后又点了嘉州一人,其论述则过于发散,偏离了核心。

    对于这些回答,严正并没有显露出什么不满之色,只是认真讲解了这个题目,随后继续点名。

    “陆北顾。”

    陆北顾心头一凛,起身道:“学生在。”

    “就《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