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历经百年风雨的票号,此刻正像一艘在惊涛骇浪中飘摇的巨轮,而年仅二十岁的他,即将成为掌控这艘巨轮的舵手。推开厚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墨香与檀木气息的陈旧空气扑面而来。账房先生老周佝偻着背迎上来,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忧虑:“少东家,天津分号传来急信,说北洋造币厂的银票兑付出了问题,好几家钱庄都在挤兑咱们的汇票。”陈鹤年的手心沁出冷汗,父亲临终前的话犹在耳边:“鹤年,守住日昇昌,就是守住晋商的魂。”走进父亲生前的书房,墙上挂着的《汇通天下》匾额已微微褪色。陈鹤年用鎏金钥匙打开雕花檀木柜,取出一本泛黄的账本。密密麻麻的数字间,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近年来,票号在东北的放款数额异常巨大,而借款者竟是声名狼藉的军阀张作霖。“少东家,日本人来了!”学徒小六气喘吁吁地冲进来。陈鹤年推开窗,只见一队戴着钢盔的日本兵正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穿过平遥的街巷。为首的军官在日昇昌门前勒住缰绳,鹰隼般的目光扫过牌匾,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当晚,一个神秘人敲开了票号的后门。来人穿着黑色斗篷,摘下兜帽后,竟是陈鹤年在日本留学时的同窗铃木俊雄。“鹤年君,”铃木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大日本帝国银行愿意注资日昇昌,只要你肯……”话音未落,陈鹤年便拍案而起:“休想!日昇昌是中国人的票号,绝不与日本人合作!”然而,局势比陈鹤年想象的更为严峻。北洋政府的腐败让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外国银行的挤压更如泰山压顶。陈鹤年决定亲自前往上海,寻找新的出路。在黄浦江畔的外滩,他遇见了留学归来的金融才女沈静秋。沈静秋戴着珍珠耳钉,穿着剪裁合体的西装套裙,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陈先生,”沈静秋递上一份计划书,“现代银行制度才是票号的未来。我们可以发行股票,吸纳民间资本,还能开展储蓄、信贷等新业务。”陈鹤年翻看着计划书,心中燃起一丝希望。但当他提出合作时,沈静秋却苦笑:“我父亲是上海青帮的堂主,他不会允许我和晋商扯上关系。”回到平遥,陈鹤年发现票号里出现了内鬼。账本被篡改,重要客户的资料不翼而飞。经过一番明察暗访,他惊愕地发现,竟是老周为了给儿子治病,收受了竞争对手的贿赂。面对老泪纵横的老周,陈鹤年握紧拳头:“周叔,你糊涂啊!日昇昌要是倒了,千百人的生计怎么办?”1911年,武昌城头的枪声划破了夜空。革命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平遥城也陷入了混乱。日本人和当地军阀趁机施压,要求日昇昌为他们提供资金支持。陈鹤年站在票号的天井里,望着漫天纷飞的战火,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召集所有员工,将多年积累的金银财宝尽数取出:“兄弟们,日昇昌或许保不住了,但我们不能让这些钱落入贼人之手。我打算用这些钱资助革命党,就算死,也要死得有骨气!”员工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愿随少东家赴汤蹈火!”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陈鹤年与沈静秋秘密会面。沈静秋带来了青帮的船只,帮助他们转移资产。临别时,沈静秋将一枚翡翠戒指塞给他:“这是我娘留给我的,就当是我们的定情信物。等打完仗,我等你回来。”此后的日子里,陈鹤年隐姓埋名,辗转于各大城市,暗中为革命党提供资金支持。他的头发渐渐斑白,脸上的皱纹也越来越深,但心中守护票号、振兴中华的信念从未动摇。多年
第942章 失去(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