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格物风潮1(2 / 5)

p>甚至让他产生了想要在自己的着述之中,加入大量格物致知讨论的冲动——大宋宰执自然都有着三不朽的追求。

所以人人都会着书立传。

像是吕公着的父兄,就都留有个人文集,刊行于世。

吕公着当然也不例外,也想百年后,自己的文集可以刊行天下,甚至和程颢、李觏等人的文集一样,成为未来天子、储君的读书书目,这就是真正的不朽了!

而沈括主持专一制造军器局,用格物致知之道,可是做出了无数成绩的。

旁的不说,一个胆水浸铜法,利国利民,便足可名留青史,流芳百世。

千年之后,都可能还会有记得沈括沈存中。

甚至立庙祭祀,香火不衰。

如今,又制造出了大威力的火器。

足可改变战场局势!

春江水暖鸭先知!

吕公着敏锐的意识到了‘格物致知’,可能成为未来儒学的新风口。

就像是皇佑之后,改革、变法成为了大宋风口。

最终,催生出庆历新政以及王安石变法。

在这个风口下,李觏、张载、胡媛、周敦颐等大儒纷纷乘风而起,扶摇直上。

更有王安石借此将自家的学说,送进了太学,成为了官学。

而格物致知呢?

恐怕也能造就一个新的时代,孕育出新的大儒与学说。

吕公着当然想蹭这个热点。

吕希纯听着,答道:“回禀大人,太学诸贤皆以为沈制造所言,一窍不通,不值一驳……”

“哦!”

吕公着点点头。

沈括的那本《格物论》,吕公着也看过的。

虽然确实写的不怎么样。

但也不至于被人如此贬低。

不过,可以理解的。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嘛!

何况,沈括自己屁股下一堆黑料,个人道德在士林之中几乎已经破产。

太学的道学家们怎么可能看得上他?

等等……

吕公着反应过来了。

“太学诸贤果然都是这么说的吗?”

吕公着问道。

“唯!”

吕希纯老老实实的回答:“诸贤确都如此说过!”

吕公着倒吸一口凉气。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太学里的道学家在研究‘格物致知’,而且是拿着沈括的‘格物论’在研究。

不然,他们怎么会‘皆以为沈括之言,一窍不通,不值一驳呢?’。

作为士大夫,吕公着可太了解在野士大夫这个群体了。

既骄傲又矜持,既傲慢又卑微,既清高又无耻。

简单的来说,就是矫情、傲娇、虚伪。

特别是太学里的那些老学究们尤其如此。

所以啊,吕公着一听吕希纯的话,几乎就是立刻在脑子有了这么一个画面。

太学之中,那一个个高冠博带的大儒们,摇着羽扇,口斥着沈括《格物论》之中的种种缺点。

但一个个眼睛,却都盯紧了专一制造军器局。

就等着沈括忍不住出来反驳,与他们辩经了。

这是太学那些人的老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