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没有奸佞,全是忠臣!(3 / 9)

概率!

    这不是圣君是什么?

    一时间,汴京内外,都是士人的赞美与阿谀之声。

    新科进士们,更是立刻就开始写了应制颂恩诗赋。

    因为之前,赵煦已经让人在汴京义报上打过样了。

    所以,新科进士们心领神会,于是,他们在写给赵煦的诗赋之中,除了歌功颂德外,纷纷表示——官家的恩情,我们永远也还不完!子子孙孙都将永远铭记!

    有觉悟的,更是在诗赋之中,表达了诸如:我们将紧密的拱卫在官家周围,就像群星拱卫北辰,我们将坚定不移的跟随官家的意志而行动!

    我将无我,不负官家,不负朝廷……这一类的文字。

    赵煦看着,欣慰无比!

    都是忠臣!

    没有奸佞!

    众正盈朝啊!

    正奏名进士都有这么多人了,特奏名自然也要放水!

    四月戊戌(22),赐王邻臣以下八百二十四人特奏名进士出身,诏吏部酌情选用,按名次授假承务郎、三京府学助教、诸州文学助教。

    于是,这特奏名进士的头衔,基本等同于报考就送。

    赵煦对此,自然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他把特奏名进士,等同于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了。

    所以,在公布了特奏名进士录取名单的同时,他还命礼部和吏部联合下了一道榜文——招募愿意前往熙河路、广南西路、安南都护府、梓州路、夔州路、海南路等大宋知名的偏远军州地区,任教的特奏名进士。

    不拘名次,不问出身。

    只要愿意报名,且能在当地待满三年,考勤无缺,无作奸犯科者。

    便可赐同进士出身,且将命吏部依照新科进士进行授官。

    顿时,老登们也开心了。

    尤其是那些五六十岁,屡试不第的老登们。

    还真有不少人,到吏部和礼部去自愿报名,愿意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