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归义军(3)(3 / 4)

 在熙宁变法之初,智缘僧就是王安石的座上宾。

    王雱对这个大和尚,更是非常喜欢,经常拉着他谈天说地。

    彼时的吕惠卿,刚刚经人引荐给王安石,还未展露头角,并非是后来的那位护法善神。

    所以,当时的吕惠卿,还花了许多心思,刻意接近、讨好过智缘。

    甚至送过智缘不少财帛。

    等到吕惠卿开始在新党集团中平步青云的时候,智缘早就跟着王韶来了熙河路建功立业。

    不意,兜兜转转十几年。

    两人居然在熙河路重逢!

    而且,这智缘僧还在这熙河,做下了好大的事业!

    论地位,甚至不比他这个执政出判的经略安抚使低多少——反正,吕惠卿知道,智缘是有直奏的特权的。

    官家曾与他说过的——熙河僧事,相公当多询普济怀恩大师。

    而这大和尚,也确实是很有意思。

    吕惠卿到任后,虽没有来看过他。

    但,智缘却多次写信给他,向他报告、介绍熙河甚至是青唐的僧众首领的情况。

    还曾派人到兰州,主动的向他输诚,直言——熙河僧众之事,相公旦有差遣,万死不辞!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和尚!

    吕惠卿翻身下马,疾步来到智缘僧面前。

    智缘僧合十一礼:“多年未见,经略相公风采依旧,贫僧甚为欢喜!”

    吕惠卿上前,还了一礼:“熙河众生,多赖大师教化、指点,吾本当早来拜谒大师,奈何……”

    他回头看向那些懵懵懂懂的归义军后人们:“皇命在身,拖延至今,望大师见谅!”

    “阿弥陀佛!”智缘稽首道:“相公言重了!”

    说着他也看向了那些肤色与容貌,都已和中原汉人迥异的归义军后人。

    他想起了,从汴京发来的诏旨内容,脸上露出笑容来。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