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五章 礼部试(3)(1 / 7)

    “奉圣旨,准牒敕:今年科举第一场,乃试之以本经!”

    “本经者,《易》、《书》、《诗》、《春秋》、《礼记》也!”

    “礼部用元祐三年二月乙酉诏:祖宗之制,详略皆得,先帝之法,善之又善,朕当从之!”

    “乃依熙宁二年诏书,制五经题各二!”

    “诸生可自选所治本经,答其出题!”

    “所答题目,可参用《字说》、《三经新义》、古今典故、注疏或己之所见、所闻、所感,文字当以馆阁楷书!”

    这是都堂宰执们,最后互相妥协出来的方案。

    新党继续保留了《字说》、《三经新义》的官方指定科举参考书目的地位。

    而旧党则将自家的学派思想经典,也塞了进去。

    在这个过程中,代表赵煦发声的苏颂,忽然横插一脚,举了嘉佑二年科举,苏轼以《论刑赏之忠厚》为答,欧阳文忠公以为善,仁庙不以为意,反推为佳话的故事。

    加入了本年科举,允许士人将自己对圣人经义的解读、感悟、感触,来回答问题。

    只要其能自圆其说,且不脱圣人仁义之教的樊篱。

    为此,苏颂提出了‘六经注我’的最新口号。

    并赢得了都堂上下的一致认可——大宋士人,当如是哉!

    基本没有人有异议。

    因为啊,这大宋的大儒,从宋初三先生开始,一贯如此。

    苏颂只是将之系统性的归纳为‘六经注我’。

    这很合理,没毛病。

    所有人都是这么玩的。

    于是,就形成了今年科举的基本框架。

    所有人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

    赢!

    穿着皂衣的礼部吏员,敲着锣鼓,在考场中穿行。

    一边走一边拿着一个铜喇叭,反复念着朝廷的公文。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