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宋辽的默契(3 / 7)

缅甸的蒲甘王朝的反应,似乎非常微弱,而且,看上去这个昔年强大的国家,已经陷入了疲软。

    这就是大理国忙于内斗,对缅甸关注下降所致。

    实际上,就在赵煦即位前三年,也就是大宋元丰五年,蒲甘王朝经历了一场几乎导致亡国的危机——其国中爆发了一场毁灭性的农民起义。

    不满蒲甘人压榨和奴役的孟族豪强们,揭竿而起。

    起义军,接连击败蒲甘主力,甚至斩杀了蒲甘国王,其兵锋直指蒲甘首都。

    直到蒲甘王朝的上一代雄主阿奴律坨的另一个儿子江喜坨崛起,才挽救了蒲甘王朝。

    但,即使如此,蒲甘王朝的统治根基和国力也已经大大衰退。

    于是,当高家向掸邦扩张的时候。

    位于下缅甸的蒲甘王朝,几乎没有反应。

    准确的说,蒲甘人不想有反应!

    国内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使得复国后的江喜坨,只能勉强控制作为国家核心的下缅甸地区。

    对于掸邦这种游离在蒲甘核心之外,依旧以酋长统治为主的山区,江喜坨表示——累了,你们随便吧!

    反正,出兵是不可能出兵的。

    他只要出兵,好不容易安抚下来的孟族豪强们,就可能在后方再次作乱。

    江喜坨才不想冒着灭国的风险,去救那些本来就只是名义上臣服的酋长。

    也就是高家不知道这个事情,还在小心翼翼的试探,不敢大举扩张。

    即使如此,高家所得到的利益,也足够惊人了!

    高泰运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奉其父兄之命入朝的。

    他此番来,自然也不仅仅是想来朝贺,更不仅仅是来请求大宋履行约定,接受大理国的僧人留学生。

    他更是来请求军援的。

    交趾国的李太德,靠着从大宋购买的神臂弓、锁子甲在真腊、占城,大杀特杀的事情,高家自然知道(大理和占城、真腊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所以,高家也想从大宋购买神臂弓、锁子甲、皮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