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蔡确回京(2 / 8)

与主要资源的国家垄断。

    无论是在西北,还是在东南。

    几乎所有矿藏、食盐、丝帛等产业,都是赵官家的(当然,大部分都买扑给了地方豪强,赵官家们只是坐地抽成)。

    此外,大宋天下最大的地主,也是赵官家——天下在册垦田七百二十万顷,而属于赵官家的官田,就至少有三十二万顷!

    各地监司,以及遍布天下州郡的官田。

    使得赵官家们,拥有了介入地方经济的抓手。

    这就使得哪怕在偏远军州,赵官家的旨意和命令,也不像其他王朝中后期那般,软弱无力。

    反而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更是因为,这大宋的城市,特别是汴京城,已经完全进入了工商为主的经济模式。

    汴京百万居民,几乎都已经完全脱离了农业,完全依靠手工业、服务业和工商业维生。

    所以,即使是在这中古的封建社会,最起码在汴京城内,官府的基层治理能力,异常的强大,甚至可以说在封建王朝里,属于强的有些过分的那种。

    这是因为新兴的手工业、工商业的发展、壮大,使得汴京人特别热衷于打官司——无论是兄弟争产,还是夫妻和离,又或者民间的商业纠纷。

    汴京人在调解不成后,都会将之诉诸于司法。

    这倒逼着开封府,不得不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

    于是,大宋的开封府,竟维持着一整套,从上到下,渗透进基层闾里,掌握着全城百姓的各种详细数据的官僚系统。

    这就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赵煦在即位后,搞的吏员公考,又进一步强化了开封府的执行能力。

    三年来,累计通过公考,补充进开封府的两千多名吏员,都是知识分子——最起码,也是通读了五经,读写没有障碍,掌握一定行政与律法知识的文人。

    进了体制后,又因为赵煦的喜好。

    他们人均都会打算盘,拥有基本的数学能力。

    于是,钱勰提出的办法,有了落实的基础。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