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 完颜阿骨打在汴京?!(2 / 6)

; 只要抓住机会,就可以将历年烂账,一笔勾销!

    对大宋来说,这样的交易,哪怕在经济层面其实也并不亏——哪怕最后高丽被灭了,什么都捞不着,大宋损失也不大。

    所谓的两百万贯贷款,其实只是个数字罢了。

    实际支出,不过几万贯最多十来万贯的甲械修复费和一些运输费用罢了。

    其他的,不过是些旧甲、旧械。

    这些东西,本就已经淘汰了/不堪使用了。

    都是存在武库里吃灰、生锈的。

    高丽人买走,甚至可以说是做了好事。

    最起码,盘活了经济,刺激了军工生产。

    甚至说不定,可以有机会,在战后拿着高丽人签的条约,找辽人要好处。

    最起码,能有借口可以介入高丽事务。

    至于辽人认不认?

    外交上的事情,本来就是有枣没枣打三竿。

    当年庆历增币事件和熙宁割地事件,不就是辽人随便找个理由,利用大宋的恐辽症,换出来的好处?

    试试嘛,又不会掉一两肉!万一成了呢?!

    至于,高丽能不能撑过去?

    老实说,连赵煦都没有信心。

    毕竟,辽人十几万大军,顿兵高丽已经差不多一年了。

    在过去一年,辽军不仅仅打到了开京,将之围困了起来。

    还顺利度过了,高丽半岛北部的寒冬季节。

    这就说明,辽人取得了比之前三次战争更大的进展,至少他们可以在半岛北部的冬天,安然的生活下来。

    半岛北部的冬天,那可是现代军队去了都要喝一壶的存在。

    冬天之后,春季冰雪消融带来的洪涝,则又是一个考验。

    而辽人,将这两个考验,全部通关。

    这意味着,辽人已经得到了半岛民心,至少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