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九章 双赢(2 / 8)

然想起了曾布的哥哥曾巩。

    虽然,他曾在先帝面前攻击过曾巩——巩行义不如政事,政事不如文章。

    可那纯粹是因为,曾巩是王安石的知己。

    他害怕曾巩得宠,从而使王安石得到回朝的机会。

    但对曾巩的为人,吕公著却是钦佩的。

    据说,曾氏诸昆仲,都是曾布手把手教出来的。

    真不知道,曾布、曾肇当年跟着曾巩读书的时候,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

    怎么就没学到曾巩的诚朴?

    可吕公著又怎么能代入到曾家当年的窘迫与穷苦生活?

    为了照顾、拉扯弟弟妹妹们,曾巩一直到三十九岁才结婚。

    曾家兄弟小时候吃的每一粒米,都是曾巩带着他们种出来的。

    务农很辛苦!

    六个读书人一起务农,受乡邻们指指点点就更辛苦了。

    尤其是,当这六兄弟中的两个老大屡第不中的时候。

    尤其是,当曾布们看到哥哥为了自己,连婚都结不了的时候。

    那种难受,那种窘迫,让当时年少的少年们,在心中发誓——

    我必定要一步一步,走到最高峰!

    让哥哥,让母亲,为我们骄傲!

    吕公著不知道这些,就算知道了,也无法理解。

    不过,吕公著虽然理解不了,代入不能。

    可他旋即,他就想起了自己的儿孙,心下默然了起来。

    三个儿子,不是被王介甫拐跑了,就是跟着蔡确跑了。

    就连长孙吕好问,也越来越倾向王介甫的新学,对家传的经学是越来越不上心了。

    好在他也不亏,和王介甫极限三换一,把王介甫的嗣孙王棣给换了,这些日子来,他一直在慢慢的给王棣开小灶。

    而王棣勤学好问,学的很快,竟慢慢的将他吕家的家学经学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