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苏轼回京(3 / 9)

居江宁,不问朝政的前宰相、荆国公王安石了。

    东坡居士、铁冠道人,都是他的名号。

    而其如今,甚至就连政绩这块短板,也已经补齐了。

    其治登州,为政宽和,以爱民为先。

    其在登州,以公使钱建立的登州养济院,首开汴京之外,廉价给百姓医药之先河,仅此一点,一年下来活民数百,施药更是多达上万次。

    最重要的,还是登州的经济。

    去过登州的商贾、士人,无不称赞。

    所有人都说:登州之境,盗匪消弭,百姓安乐,四民和谐,商贾频往,而官吏廉平,于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当然,这是夸张的描述。

    不过登州的治安、经济和生产秩序,确确实实是在不断向好。

    所以,苏轼的地位,也在不断提高。

    如今,本官虽然还是朝奉郎,但馆阁贴职却已是直龙图阁!

    这是本朝馆阁贴职,文官知州所能带的最高贴职。

    而且,已有至少二三十年,未授给知州这一级的文臣了。

    所以,苏轼这是打破了记录!

    若换一般人,早就各种酸言酸语,往其身上招呼了。

    偏苏轼不会。

    因为在文学成就上,就是得服苏轼。

    谁要敢有半個字异议,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直接糊脸上,后面还跟着定风波、赤壁赋、前赤壁赋等一大堆注定千古不朽的诗词。

    正如当今天子在命中书舍人林旦为授苏轼直龙图阁馆职时所言:他人得授直龙图阁,乃其幸也,而朕今授苏轼直龙图阁,乃直龙图阁之幸!

    苏轼虽然升官了。

    但他的性格,还是与往常一般,没有半点改变。

    他一下马,就直接奔向自己最心爱、挂记的弟弟。

    直接就抓住苏辙的手:“子由啊,你消瘦了!”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