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舆论造势(2 / 9)

 还要将钱带去涑水,购置土地,散与当地贫民。

    又得采购布帛,馈赠孤寡老人。

    这些事情,千条万绪,大意不得。

    所以这些司马光的学生、门生们至少在今年年底前,都不大可能回来。

    吕公著摇头:“谁知道呢?”

    “左揆还是看文章吧!”他轻声说着。

    韩绛拿着汴京义报,在手中细细看起来。

    作为一份阳春白雪的小报,汴京义报在所有地方都和汴京新报格格不入。

    这份小报用的是价格昂贵的宣纸刊印,刊载的文章也都是引经据典,就连排版,也不用如今在汴京新报影响下,渐渐为人熟悉、使用的所谓‘标点符号’断句,依然是用着传统的方法,需要阅读者自己断句。

    拿着汴京义报,韩绛轻声念着:“盖闻天下者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他的眉头,立刻皱起来。

    这根本不是司马康在的时候的汴京义报的风格。

    为什么?

    这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啊!

    而司马光后半辈子都在非孟!

    这是因为王安石极力推崇孟子!

    其所谓一道德,按照王安石自己的解释,就是所谓的‘道德性命之理’。

    那什么是‘道德性命之理’?

    天、地、人的大统一!

    是王安石为取代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而专门开创的学说。

    其目的,王安石的女婿蔡卞,昔年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自先王泽竭,士习卑陋,不知道德性命之理,王公奋乎百世之下,追尧舜三代,通乎昼夜阴阳所不能测而入于神,著《杂说》数万言,其言与孟轲不相上下!

    看清楚了没有?

    新学和新党,认为王安石是孟子之后的新圣人!

    而新党又认为,孟子之后的儒家诸子,皆为腐儒,这些人的文章经义,都是在曲解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