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仕途高歌的苏轼(3 / 9)

人走茶凉,自己留下的政策,被继任者破坏、颠覆。

    张璪就是他选的钉子。

    而张璪的诉求,韩绛也明白。

    求他致仕时,推荐对方为相呗!

    哪怕只当一天,都是好的!

    韩绛能理解张璪的心态。

    宰相,这可是大宋地位最高的官爵!

    礼绝百僚,群臣避退!

    除了天子外,不需要对任何人行礼。

    哪怕是亲王、皇子,在宰相面前,也需要执礼而拜。

    但……

    张璪有那个能力吗?

    他资历够吗?

    他有圣眷吗?

    都没有!既然如此,他就不可能拜相!

    韩绛慢条斯理的放下手中的茶盏,道:“邃明啊,听老夫一句劝,人生啊,总是求而不得,不如放下,如此烦恼散去,自得清净。”

    他是不可能也不会推荐张璪的。

    既然如此,作为合格老练的政客,韩绛就不会吊着张璪,给其希望——这样的话,是害他,也容易留下仇怨。

    张璪叹息一声,道:“恩相之言,下官自然明白。”

    “就是这心里面不舒坦!”

    “同时,下官这心里面也实在是害怕的紧!”

    “邃明何惧之有?”韩绛笑了。

    “下官如何不怕?”张璪看向韩绛,道:“登州的苏子瞻,如今官声鹊起,就连京城之中的父老,近来也在说:登州苏知州,缘何不入京做一任开封府知府?”

    这正是张璪最大的心病!

    登州那边的苏轼,不知道怎么的,忽然就开窍了,官是做的风生水起,官声更是好到,连汴京人都知道了,登州出了个爱民如子而且很会搞经济、要政策的苏知州。

    人家的海鱼干,现在不止卖进了汴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