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暴利(3 / 8)

大夫、武臣中那些掏得起三万贯的人,根本不会去靖安坊购置房产。

    为什么?

    因为靖安坊的房子,对他们没有任何吸引力。

    一个拿得出三万贯的官员,至少也得是待制以上的文臣或者遥郡以上的武臣。

    这样的人,会掏出三万贯去买靖安坊的房子?

    笑话!

    人家的直系子孙,开封府是直接录取的。

    有些人的孩子甚至还在襁褓里,就已经预定了大宋王朝的编制。

    荫补就是为这些人准备的。

    人家连开封府都不需要去,就等着长大了去当官,顺便考一个比开封府府学更简单、轻松的‘锁厅试’。

    轻轻松松就可以拿到贡士的名额。

    考个进士,也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只要别太废柴,过了礼部试那一关,到了殿试上,名次就都不会差。

    而那些掏不出三万贯的人……

    都是些中低级的官员、武臣,连汴京的房子都租不起,只能跑去新城外面租房住,每天通勤都得花一两个时辰。

    所以,靖安坊的客户,在一开始其实就已经限定了群体——有钱的商贾、地方的形势户还有大宋各地的非法团伙首领。

    比如说私盐贩子,比如说绿林好汉。

    赵煦于是微笑着对范纯仁道:“卿岂不闻,汉初诸帝的陵邑之制?”

    范纯仁呆了一下,立刻反应了过来。

    汉初,曾有一个国策,名曰:陵邑之制。

    自汉高祖至汉元帝,历代汉帝,持之以恒的在即位之初就开始给自己修陵。

    同时借着修陵,将天下豪强、富户强制迁徙到陵邑。

    以此强本弱末,同时扫清地方势力,避免地方豪强坐大。

    在这个政策下,汉初的天下郡国无豪强可以左右地方,更没有那种可以阡陌连野的大地主!

    因为,这种人有一个算一个都会被强制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