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侬智会:一拍两散(4 / 5)

sp;在汴京城都很难卖动的高价棉衣,在河北的治河工地上,却卖到脱销!

    毕竟,好汉们从来不怕东西贵,只怕自己兜里没钱!

    这些七七八八的办法用下去。

    赵煦成功的,回笼了一半以上的清淤资金。

    再算上这些人在勾栏里的消费,在周围市集、商贩手里的购物行为。

    大部分人,基本把他们的工钱花光了。

    有些人甚至已经倒欠了赵煦一大笔钱!

    是的!

    赵煦很贴心的让宋用臣在工地上,给青壮们放贷!

    利息嘛,当然是法定的两成!

    在如今这个时代,简直就是良心贷款!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起码有三四千人,借了赵煦的钱。

    所以,这几千人等于是一个冬天打了白工,还倒欠了一屁股帐。

    在大宋,欠官府的钱,是别想跑的。

    只能乖乖还债!

    怎么还?

    当然是继续给赵官家干活啦!

    这不,赵煦就无比体贴的继续向他们提供了工作机会,让他们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来还债。

    顺便说一句哈。

    河北的清淤工程,赵煦把今年太医局新从天下州郡招募的那两三百个学生,分作三批,轮流派去河北,以驻泊习医医官的名义,派过去练手。

    换而言之,这些江湖好汉,还是未来太医官们的练手对象。

    七八万青壮民夫,每天各种伤寒感冒加上各种各样的大小伤患。

    海量的病例,足以让这些年轻人迅速成长起来。

    而,这些习医学生们诊治病人,给药施针,自然也是要钱的。

    总之,在赵煦的这些操作下,根据宋用臣报告,那些人在知晓,朝廷会继续雇他们修路修桥的时候一个个都是‘喜极而泣,面南而拜’。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