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程颢的遗言(3 / 6)

sp;  “不如,大臣们先以君子之书,填补空白……”

    “伯淳啊……到了京城,待天子年岁渐长,或者见了天子,知天子果然聪俊过人……”

    “汝就敬献盱江先生的文章于御前……”

    “兄长……”程颐激动起来。

    盱江先生李觏,是王安石新法理论和思想的源头。

    号称是‘未得时用之王介甫’,也被人称作‘在野的王安石’。

    不客气的说,若没有盱江先生几十年的讲学,培养出来的那一批善于理财和擅长经营的人才,以及打下来的舆论基础,王安石想要变法,遇到的阻力会是熙宁年间的数十倍,甚至连大行皇帝也未必会支持。

    “总比天子自己找到三经新义,自己去理解要好!”程颢说道。

    “再者……当今天下之弊……你我岂能无视?”

    程颐沉默了。

    二程虽然是旧党理论家,但他们是学者,胜过官僚。

    所以,他们无法无视天下已经存在的弊端。

    他们对王安石最大的意见,是急功近利,是倍克,是聚敛。

    在一开始,其实他们不反对的。直到后来,新法实行日速,特别是青苗法、市易法颁布后,他们才开始激烈反对!

    程颐知道的,也明白的。

    冗官、冗兵、冗费……还有西贼、北虏随时入寇的威胁……

    这些问题不解决,大宋就始终坐在火山口。

    听着兄长的话程颐也思考起来。

    然后他就明白了。

    当天子将来面对这些问题时,就肯定会去想解决的办法!

    大臣不给天子解决的思路,天子就会去找王安石!

    “天子若果聪俊……”

    “大臣们再怎么瞒,也是瞒不住的!”程颢说着,就认真的看着程颐:“再者,岂有臣子隐瞒君上的道理?”

    “此更非儒臣所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