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二十九章 梁太后:假意悔过,日后再(3 / 6)

之问,阐圣人微言大义……”

    “臣为天下贺!”

    其他经筵官,纷纷拜道:“臣等为天下贺!”

    殿中大臣们,集体持芴,向着在集英殿帷幕中坐着的两宫再拜:“天子仁圣聪俊,实乃是两宫慈圣保佑拥护之功……”

    “臣等为天下、社稷贺之!!”

    两宫此时此刻的心情,无比灿烂。

    特别是太皇太后,有些飘飘然,难以自抑了。

    但……

    这位太皇太后不会想到,也就是在这个经筵上。

    无论是文臣,还是武臣,都有人在心中,起了一个不该在这个时候起的念头。

    这些人几乎都在心中暗暗想着:“再过两三年,或者四五年……”

    “天子渐壮,两宫可以归政矣!”

    不是一个人这么想,是一大批人都在这么想。

    而且不分是新党,还是旧党,都有一大批人在这样想。

    天子,只要表现出了他可以掌握朝政,可以驾驭权力的能力。

    那就应该归政!

    何况,当今天子,如此聪俊、如此神武!

    这就是人心,妙不可言,变化无穷,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

    在大宋这样的文臣体制下的王朝,其力量远胜刀兵!

    所以,即使群臣知道,哪怕再过两三年,甚至四五年,天子也远远没有到成年的时候。但他们依旧忍不住的想,忍不住的激动。

    也就是两宫一直在让天子慢慢的参与朝政。

    不然,今天经筵之后,就该有人上书,要求两宫让天子逐渐参与朝政,甚至独自听政了。

    ……

    经筵课在半个时辰后结束。

    赵煦在接下来的时间,端坐于座位上,临襟正坐。

    静静听着程颐、范纯仁、吕大防等经筵官,轮番为他讲解《曲礼》之中的典故、注释以及儒家的语言。

    尽管赵煦完全懂,但依旧认真听讲,不时的拿笔记录。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