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一章 你不讲规矩,那就都不讲规(2 / 6)

sp;   挂断电话后,文乐渝转身对正在书房处理文件的李野说道:“你看咱们闺女多争气,现在都成了公司的骨干力量。不过,我还是有点不习惯她不在身边的日子。”

    李野放下手中的笔,走到妻子身旁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孩子大了,总要有自己的天地。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她、信任她。”

    这句话让文乐渝微微一笑,但她的眼眶却有些湿润。或许,这就是为人父母的一种矛盾心理吧??既希望孩子能够展翅高飞,又舍不得他们离开自己身边。

    ###国际合作的突破

    在数字化转型取得初步成果之后,李野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他知道,单靠现有的产品线很难满足全球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于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与国外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经过多方考察和谈判,李野最终成功与一家欧洲领先的环保科技公司达成协议。双方将在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这一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这是一次双赢的合作。”李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通过与国际顶尖企业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快地掌握前沿技术;而对方也可以借助我们的生产能力,快速拓展亚洲市场。”

    然而,国际合作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由于文化差异和管理理念的不同,双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歧。有一次,关于某款产品的设计标准问题,双方团队僵持不下,甚至差点导致项目停滞。

    关键时刻,李野主动站了出来。他召集双方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并耐心倾听每个人的意见。“合作的基础是相互理解与尊重。”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我们只顾着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忽视对方的需求,那么这样的合作注定无法长久。”

    在他的调解下,双方终于找到了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这次经历也让所有人深刻认识到,沟通与妥协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社区共建的深化

    除了专注企业发展外,李野还始终不忘回馈社会。他意识到,仅仅依靠公益活动还不够,必须找到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于是,在文乐渝的建议下,李野发起了一项名为“社区共创计划”的新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工厂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周边社区提供就业机会、技能培训以及创业支持。

    例如,工厂开设了一个专门针对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班,教授他们如何操作现代化生产设备。学员毕业后,可以选择留在工厂工作,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自主创业。此外,工厂还设立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