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三十三章 碾压之势,攻破西元!(5 / 6)

了。

    百姓在农忙之余,也可以通过朝堂的募工赚取工钱补贴家用,百姓们谁不愿意干?

    当然,第一步要铺设的铁路线,就是从稽首到应天府的六十里铁路线,工匠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所有的工作都要用最高标准来做。

    可是,在招募二十万百姓做工的第二天,朱元章就把朱瀚从稽首喊了回来。

    看到武英殿中积压的奏折,朱瀚立刻就明白了……朱元章这是遇到麻烦事了啊。

    “七五,你来帮咱想想办法。”

    遇到问题,朱元章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朱瀚,赶紧把事情的原委告知他:“你不是告诉咱,想让火车跑起来,最少得招募二十万百姓,而且还要长时间做工吗?咱把百姓招募过来的时候,没有告诉朝臣这些百姓要做多久,他们听到说要长时间做工,立刻出言反对,奏折像雪花似得,看的咱脑袋疼。”

    百官不少人根本不知道火车的作用,一开始听说朱元章要招募二十万百姓做工,他们也认为很合理,毕竟大明到处都要建设,比如冶钢厂、纺纱厂等等,如果招募二十万人去建设工厂,得创造多少财富?国库会充盈多少?

    但是,当百官听说要招募百姓去修桥铺路,百官们就有些不赞成了,又听朱元章说要干很长时间,百官们立刻集体反对。

    朱元章这是要干啥?想学隋炀帝杨广吗?

    甚至有官员在上奏的时候,直接用了‘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诗来劝谏了。

    朱元章征召这么多百姓,不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吗?

    不行,坚决不行。

    朱元章想解释,告诉百官铁路修好以后,大明可以更加稳固的掌控天下,百姓们也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去全国各地旅游,也可以让大明的货物走遍天下,同样也可以打破地域限制。

    可惜,朱元章对火车的了解并不多,他只是听朱瀚说过,然后亲眼看到过,了解的不是很详细,所以对百官解释的时候,他也说不出来什么,只能把朱瀚喊过来,让朱瀚去和百官交锋。

    同时,朱元章对朱瀚说道:“七五,以后我大明的工匠需求越来越多,咱们得想个办法,让一批人成为匠人,让他们一年四季不需要考虑种地的事,只做一件事:做工!”

    “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