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谁能斥我言?(1 / 7)

    朱元璋沉吟半刻,忽冷笑一声:“你倒是比你皇叔还胆大。”

    “当年他设直议局,也没敢越开‘文职’之围。”

    朱标不动声色:“皇叔之议,护纲守法;儿臣之议,在于试人。”

    “国若欲续,不能只守;人若能成,不可光听。”

    朱元璋眯起眼来,视线如鹰,“你是在借此事——给未来选人?”

    朱标正色应道:“是。”

    “儿臣不避。储君若不知用人,不配承政;若不敢试人,不配纳民。”

    “父皇既放儿臣听政,儿臣便不做软太子。”

    “要人,要政,要事——都要担。”

    这话一出,御书房中忽然沉了三分。程守义在殿外不敢动,内侍低头屏气。

    而朱元璋却忽然大笑:“好,果然不做软太子。”

    “那朕也告诉你——你想用人,就得担人。”

    “那礼议馆的政录、吏折、典例、章议,朕不再替你看了。”

    “今后,每月十五,你自拟稿本,递朕御览。错一个字——你自责。”

    朱标顿首:“儿臣受命。”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去吧。去做你那太子的事去。”

    朱标回宫未着朝服,只着一身藏青直襟袍,案前却已放置数十份文牍,是礼议馆三日来所议案本。

    吴琼望着他连夜审阅,不禁道:“殿下,如今入主‘政录’,每日俱是朝中重事,若皆由您一人审定,恐耗精力。”

    朱标未停笔,只淡声答道:“若不由我审,他日谁肯信我能断事?”

    顾清萍自后堂走出,将一盏甘草薄荷汤置于案边,语气温缓:“您再不歇,便不是断事,而是断命了。”

    朱标笑了笑:“若今日我断不了这一摞纸,他日就得靠旁人替我定东宫言路。”

    “我若肯躲,皇叔便不该放我走。”

    他取起一卷,展读不久,眉头微蹙,轻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