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土电影银幕下的旧时光(1 / 4)

在岁月长河的粼粼波光中,有一段温暖而质朴的往昔,静静流淌在一代人的心间。

那是70年代的乡村,没有五彩斑斓的霓虹闪烁,也没有网络世界的纷扰喧嚣,却有着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简单快乐,一场露天电影,便是所有人翘以盼的盛大节日。

夕阳西下,最后一抹余晖带着眷恋,缓缓从田野边缘退去,仿佛在诉说着一天的结束。

暮霭似一层轻柔的薄纱,悄无声息地缓缓笼罩住这个宁静的村委大队晒场,给它添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附近的村子里,泥坯房错落有致,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弥漫在空气中,与这渐渐暗去的天色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馨的乡村暮景图。

天一黑,大家心有灵犀一点通般都知道今晚要放电影的时间准备到了,这不约而同的信号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传遍了每一个赶来看电影的人心头上。

至于那些早早就来等候,远的村民更是万分期待。

放电影这年头可是件大事,基本上各村的男女老少都会出动。

甚至天黑后电影开始了还有很多人赶来,好多人后面赶来的人把天还没完全黑就霸占的看电影位置,试着能不能抢过来一块,就为了抢占中间视野绝佳的位置,一场激烈的“位置抢夺战”

就此拉开帷幕。

天没黑的时候,大队附近的村子有些聪明机灵的孩子,在地上画个圈,工工整整地写上自己的名字,便心满意足地回家吃饭了,想着吃完饭再悠哉悠哉地来看电影。

要是位置不幸被人占了,他们就不慌不忙地从地上找出自己写下的名字,理直气壮地证明这是自己早早占好的“风水宝地”

对于70年代走过来的中年朋友们来说,露天电影承载着他们珍贵的童年回忆。

那时候,只要方圆十里内有电影放映,附附近近十里八乡的村民,无论有多远,无论有多忙,无论有多辛苦,都会约上好友或者同村去看电影。

大家必定是逢访必去。

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能看上一场电影,简直就是最奢侈、最幸福的时光。

那是电影开始,一群人围坐在一起,有些炒上一点自家种的黄豆,装在袋子里当作看电影时的零食。

至于那些副食都是针对家庭条件好一点的人,有条件舍得买的人,无所谓一两分钱。

舍不得出钱的只能以物换物。

孩子们手里拿到了副食,兴奋得手舞足蹈,又要赶快回来看看早早地搬着小板凳占的位置有没有动,催促着大人快点出。

晒谷场,那里早已人山人海,熙熙攘攘,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中,这热闹的场景,成了他们记忆中一抹永不褪色的快乐印记。

电影放映员老甘,可是镇里的大忙人。

为了这场电影,他提前好几个小时就开始准备。

此刻,他正全神贯注、有条不紊地调试着放映机,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

身旁的大喇叭里传出沙沙的电流声,这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像是在提前奏响这场盛宴的前奏,又像是在召唤着人们快来享受这场视听的狂欢。

老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头有些稀疏,却梳理得整整齐齐,他的手指在放映机的各个部件上熟练地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