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瞬之间便迈入了阳春三月。
随着春日暖阳的逐渐升温,大地也悄然褪去了冬日的严寒,气温开始缓慢回升,天气变得越来越暖和起来。
而此时此刻,正值粟和春小麦的最佳播种季节,永宁县城外的田野间,处处都呈现出一片繁忙热闹、热火朝天的景象。
那些从熊耳山迁徙而来的流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适应,如今也渐渐融入到了这个新的环境之中。
尽管永宁县城曾经遭受过重创,城内许多建筑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但通过大伙齐心协力地不懈努力,在这短短一段时间里,已经成功修复了少量的房屋,足以满足众多百姓的居住需求。
不仅如此,此前由李倚派遣出去的八位屯将更是不负众望,他们纷纷带回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陆陆续续又有一些流民从周边的各个县城赶来此地。
就这样,永宁县城内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然达到了七八百之多。
虽然与昔日永宁县城的全盛时期相比,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座小城正在逐步恢复往昔的繁荣与人气。
然而,随着人口的日益增长,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
当其冲的便是粮食供应以及人员管理方面的难题。
要知道,即便孟珍珠的山寨之前储备了颇为可观的粮食,但面对日益增长的人口消耗,这些存粮恐怕也难以长久维持。
鉴于这种情况,李倚当机立断做出决策:将城外原本全部用于耕种春小麦的土地划出一半,以做专门种植粟等生长周期较短的农作物,以期能够尽快收获成果,缓解当前紧张的粮食压力。
与此同时,针对城中百姓的管理也被提上日程并得以实施。
经过李倚考虑后,决定采取军事管理制度。
这套制度规定,除去一小部分因身体原因完全丧失行动能力者,他们每日无需从事任何劳动即可领取到维持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食物补助之外;
其他所有人都必须通过辛勤劳作来换取食物。
无论是参与农耕生产,还是投身于城内建筑物的修缮工作,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强制执行,军事化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那些拥有一技之长人在此制度下显得尤为受欢迎,不管是农耕人才,还是纺织女工等,统统都被李倚列为重点关照人才,因为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这当中并未包含擅长制造武器和盔甲的工匠。
究其原因,这类工匠通常受到极为严格的管制与约束。
他们大多属于中央政权或各个藩镇势力的核心技术团队成员,基本上很难流落至民间社会。
不仅如此,除了对城中百姓有条不紊地展开管理工作以外,那日曹延所招募而来的士兵李倚同样进行了调整。
李倚在对这批新入伍的士兵和以前的老兵进行检阅之后,精心挑选出其中头脑较为灵活机敏的十个人,并将其组建成一个名为“暗影”
的情报收集部门。
由于他心中认定的那位最为合适的人选此刻并未身处此地,因此,在当下这个阶段,情报部门只能暂时交由李倚本人亲自出马,全面负责掌控以及调度等各项事务。
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