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6章 无人参会(4 / 6)

复杂的权力网络。这个网络不仅渗透进了省一级的各个关键部门,还与中央某些部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彻底斩断这根藤蔓,必须步步为营,慎之又慎。

    调查组在追查林志刚海外资产的同时,也逐步锁定了几个关键人物。其中,省金融办原副主任李国栋的供词成为突破口。李国栋在被“双规”后,很快交代了自己与林志刚之间长期存在的利益输送关系,并供出了一个更大的“资金池”??一个由多个省属国企、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灰色资金网络。

    这个资金池,通过虚假项目、虚开发票、关联交易等方式,长期从财政资金中套取资金,再通过复杂的金融操作进行洗白,最终流入私人账户。林志刚只是这个资金池的使用者之一,真正掌控这个资金池的,是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操盘手”。

    吴刚意识到,这个操盘手才是真正的“大鱼”。他下令调查组全面梳理李国栋的社交圈、资金往来、通讯记录,重点排查与他关系密切的省属国企高管、金融机构负责人和地方政府官员。

    与此同时,张振国也在省委内部进行人事调整。他将林志刚倒台后空出的几个关键岗位,迅速安排了一批年轻、有基层经验、背景清白的干部接任。这些干部中,有几位是吴刚亲自推荐的,他们在调查林志刚案的过程中表现出色,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

    但张振国的改革,并非一帆风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远被调查后,虽然暂时稳定了局势,但他的背后,还站着一批根深蒂固的“老派势力”。这些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林志刚的经济问题,但多年来在人事、政策、项目审批等方面,与林志刚形成了某种“默契”与“共谋”。他们担心吴刚的调查会触及更深层次的利益,进而动摇整个省委的权力结构。

    于是,一场新的博弈悄然展开。

    吴刚在一次内部会议上,接到省纪委转来的匿名举报信。举报信中指出,省发改委副主任周志刚,长期与林志刚存在资金往来,并曾多次在项目审批中为其开绿灯。更为关键的是,举报信中附有一份详细的银行流水,显示周志刚名下的一家私人公司,与林建民的境外账户存在多次大额资金往来。

    这份证据,虽然尚不能直接证明周志刚与林志刚存在犯罪行为,但已经足够引起调查组的重视。吴刚当机立断,安排赵志远带队,秘密调查周志刚的资金流向和项目审批记录。

    调查很快取得进展。赵志远发现,周志刚确实存在多笔可疑资金往来,且其名下的公司,曾多次参与省发改委主导的基建项目招标,并以“内部推荐”的方式中标。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家公司虽然注册在本地,但实际控制人却是一家注册在新加坡的空壳公司,而这家公司,与林志刚案中提到的开曼群岛公司存在资金往来。

    这条线索,像一根线,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