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但内心是否真正认同、是否愿意长期执行,这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环保问题的背后,往往牵扯着地方经济、就业、财政收入,甚至是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朱远航深知,自己推动的这套环保监管机制,表面上是技术手段的升级,实则是一场深刻的制度变革。而这种变革,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神经。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进来。”朱远航抬起头。
门被推开,李倩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神情有些凝重:“书记,刚刚收到自治区纪委的一份通报,涉及到我们县工信局的一位副局长。”
朱远航眉头一皱:“哪个副局长?”
“张志远。”李倩低声说道,“通报里提到,他在一次环保项目招标过程中,涉嫌收受企业贿赂,金额不小。”
“很好。”朱远航合上报告,语气坚定,“那我们就用这套系统,作为今后环保监管的核心手段。”
他站起身,走到办公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环保、监管、数据、群众、机制。
“李倩,你马上通知工信局、环保局、财政局、纪委、组织部,明天上午九点,召开一次专题会议。”
“明白。”李倩应声,“我这就去安排。”
朱远航望着窗外,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思路。过去,环保监管往往停留在纸面上,靠的是检查、通报、整改,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现在,必须借助科技手段,构建一个全天候、全过程、全链条的环保监管体系。
第二天上午九点,专题会议准时召开。
“同志们,环保不是一阵风,也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朱远航开门见山,“我们过去在环保问题上吃过亏,也受过教训。现在,我们必须建立起一套真正能管用、能见效的机制。”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我提几个要求。第一,全县所有重点排污企业,必须全部接入在线监测系统,数据实时上传,接受监督;第二,建立环保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对提供有效线索的群众给予奖励;第三,建立环保责任追究机制,凡是监管不力、整改不到位的,一律追责;第四,设立环保专项资金,用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执法保障。”
工信局长率先表态:“书记,我们工信局一定全力配合,确保所有重点企业按时接入系统。”
环保局长也紧跟着说道:“我们环保局会牵头制定实施